貼牌機業務存在戰略偏差,會影響“現代”的品牌!

    鄭在浩接著說:“甚至還有專業的科技媒體,把我們的現代手機給拆解了,又買了幾部愛斯達的手機,也給拆解了。然後就發現,兩款手機不僅外形一模一樣,連內部結構也一模一樣。”

    周不器甚至都在懷疑,他是不是現代鄭家的人了,很可能隻是都姓鄭。鄭家的基因傳了兩三代,未必能有這麽出色的後代。

    以己度人。

    還真別說,這個鄭在浩的水平挺高。

    鄭在浩道:“我這邊有兩種方案。第一,還是延續之前貼牌機的合作模式。不過,為現代供應的手機,要從款型和配置上跟愛斯達的其他手機有所區分,應該是獨家供應。愛斯達要生產出幾個專門供應現代的應對韓國市場的手機款型。”

    現在的貼牌機,讓現代這邊太尷尬了。

    很多人拆機一看,咦?

    感覺不對勁啊!

    這現代手機,怎麽跟愛斯達手機一模一樣?

    這就容易引起非議。

    堂堂現代集團,丟不起這個人。可是又想賺貼牌機業務的錢,怎麽辦?

    這就需要愛斯達開發出一些新款型的手機了,貼上現代的商標,以現代手機的名義在韓國市場裏出售。

    現代手機和愛斯達手機不一樣了,就可以結束市場中的許多紛爭。

    這樣搞,也不是不行。

            通常來講,每一款新手機,在設計和開發階段,可能會有幾十個款型和備選方案。經過了層層篩選和迭代,最後剩下了3-5個方案,遞交到CEO那裏。

    然後由CEO定奪,敲定一個最終的方案。

    整個團隊再圍繞著這個最終方案,做最後的一係列開發、測試、組裝、生產的工序流程。

    如果在這3-5個方案裏,拿出一個最好的當做愛斯達的新款旗艦機來開發,再拿出一個備選方案,去開發成現代手機的旗艦機。

    兩個方案不相同。

    但差不多。

    總體上的費用就會比專門開發兩款機型要更節約一些。

    當然,肯定要比以前的一種款型吃遍全世界的策略成本更高,至少在製造和生產環節,就需要打造出兩種模具,需要有不同的生產線。

    隻要現代手機和愛斯達手機的款型不同、配置不同,再進行貼牌銷售的時候,就很難被外界所發現了。

    周不器覺得這是個可行性比較強的方案。

    鄭在浩接著說:“另一種方案,是愛斯達和現代成立一個合資公司,雙方各自持股50%。然後以這個子公司的名義,去開發現代手機。產生利潤了,雙方每年都進行均等分紅。”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