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HBO一定不能飲鴆止渴。

    寧可忍痛把《羅馬》腰斬,也不能把《羅馬》的版權放開讓更多的合作夥伴參與進來,去全麵地挖掘這個係列美劇的價值。

    這種戰略性的虧損,必須要咬牙接受!

    周不器其實也是這樣的戰略思路,他在奈飛的戰略會議上,也曾多次表達過類似的觀點,就是奈飛要大膽地積極地接受戰略性的虧損,一定要把眼光放長遠,不要像很多傳統的電視台或者娛樂公司似的,看到有錢賺,就紅著眼睛衝殺了進去。

    奈飛開啟自製劇的路線後,那也是遭遇了嚴重的虧損。

    很重要的原因,也是因為獨播模式。

    如果把《紙牌屋》這樣的美劇向更多的渠道進行投放,就可以挖掘出更大的價值、創造更多的收入。

    可是,觀眾們在別的地方可以觀看《紙牌屋》了,來訂閱奈飛的積極性就減弱了。

    這種戰略上的缺失一定不能允許存在!

    寧可陷入巨額虧損,也一定要咬牙堅持,要頂住!

    這也是周不器對HBO充滿了尊敬,對他們另眼相待的原因。這家電視台之所以能迅速地脫穎而出,碾壓級地成為了全球最頂級的電視台,就是因為他們有著超前的戰略眼光。

    在別人還在賣廣告、賣片子,靠著“有限預算”的模式在賺錢的時候,HBO已經玩上了訂閱會員製,走上了影視行業自助餐式的“有限時間”的新模式。

    在PC互聯網的時代,還是“有限預算”的製約。在移動互聯網,就真的是“有限時間”了。

    各大App,不管是什麽樣模式的生意什麽樣類型的產品,歸根結底就是一點——搶占用戶的時間。

    一個人,不管貧窮還是富有,一天就隻有24小時。

    誰能搶來的時間多,誰就能賺更多的錢!

    TikTok能夠迅速地成為世界級的App,並且碾壓一眾矽穀巨頭,就是在“搶時間”上玩到了極致,甚至被認為是電子D品,成癮性極強。一旦刷起來,不知不覺就幾個小時過去了,不管是社會精英還是底層民眾,在TikTok麵前,那都得是卑微的彎腰低頭。

    就像幾乎沒有人能抗拒毒癮一樣,沾上了,就戒不掉。

    可是早在二十年前,HBO就已經在這麽幹了。

    也許當時還沒有形成“時間有限”的理念和“搶時間”的認知,可HBO一路摸索著成長起來,真的就是靠著跟移動互聯網時代高度類似的商業模式,對所有的電視台發起了降維打擊!

    獲得巨大的成功,也就不奇怪了。

    周不器很認可HBO的商業理念,心底也是由衷的敬佩,在奈飛的董事會上也多次要求管理層向他們學習。

    不過,眼下跟理查德談判,那肯定就不能心慈手軟。

    勢必要在他們身上扒一層皮下來才行。

    該冷酷的時候,就一定要冷酷。

    周不器要做電視劇的拚盤投資,他又不是HBO的股東,他不會為HBO的戰略負責,他追求的隻是電視劇能夠賺錢!他追求的是業務上的深度,要充分地挖掘每一部美劇的價值,從而去獲得盈利!

    怎麽去挖掘?

    當然就是要打破HBO的“獨播”屬性!

    這多少就有點陰損的算計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