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直是反人性,反電影。

    不失敗才怪呢!

    好在周不器提前布局,早早地就給新啟動的《星球大戰》定下了調子,以故事為主、以男主角為主、以懲惡揚善的簡單故事線為主。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走“爽文”模式。

    這對周不器來說就太容易了。

    男主角遇到壞人的圍攻,跳到了懸崖下,在這裏發現了一個古怪的老頭,跟他學藝……後來發現,他竟然就是最後一個絕地武士。

    學藝有成後下山,遇到麻煩他想出手幫忙,旁人都告訴他少出頭,對方太厲害,小心丟了性命……但男主角不怕,然後在所有人驚訝的目光中打敗了壞人。

    這幾年歐美這邊最暢銷的就是《暮光之城》《饑餓遊戲》《五十度灰》了,就是實實在在的“爽文”模式。

    改編成電影後,也得紛紛大賣。

    人性都是共通的。

    少上點價值,多講點故事,才是《星球大戰》這種世界級的大IP應該有的運營策略。

    這就多少跟盧卡斯影業的這幾個人發生了理念上的分歧。

            這次她倆不假思索地反對周大老板,估計也有這樣的背景因素。

    周不器就不想跟她倆一般見識,語重心長地講道理。

    工業光魔的確是世界第一,這沒錯。

    可現在的世界第一,跟過去已經不一樣了。

    90年代以前,工業光魔不僅是世界第一,而且是世界唯一,所有的好萊塢大片都要依靠工業光魔才能做出理想中的特效。

    喬治·盧卡斯是電影科技的第一人。

    後來又出來了一個新人,叫詹姆斯·卡梅隆。

    他覺得工業光魔收費太貴了,而且也太不好打交道了,就自己找人,成立了一個特效公司,拍出來了泰坦尼克號。

    後來,又出來了一個技術狂人,叫彼得·傑克遜。他要拍《魔戒》三部曲,可是經費不夠,就也自己搞了一個特效工作室。

    從那以後,工業光魔的壟斷地位就被打破了。好萊塢這才發現,除了工業光魔,其他的工作室做出來的特效也很頂級!

    到了現在,歐洲、亞洲等國也都紛紛在特效產業有了顯著的發展。

    工業光魔的重要性越來越低。

    都到這種關鍵時刻了,工業光魔要是還不改變……誰能確保未來還是世界第一?

    周紹寧道:“現在是科技的時代,技術的發展太快了。你能做出來的成果,別人遲早也能做出來。想在技術上限製競爭對手,幾乎不可能。”

    林溫·布倫南不為所動,“工業光魔有著世界上最優質的知識產權,他們無法超越。”

    周紹寧就有點生氣,“商業競爭不僅是技術高低,還有成本的高低。工業光魔聘用的都是最頂級的科學家、特效師,行業成本最高,我說的沒錯吧?”

    林溫·布倫南道:“工業光魔本來就是為少數好萊塢大片服務,是為了打造出世界上最好的特效場景。”

    周紹寧反問道:“為什麽一定要為好萊塢大片服務?既然有先進的技術,服務全人類不好嗎?就隻是為了好萊塢大片區別對待?”

    凱瑟琳·肯尼迪淡淡地道:“因為這裏是好萊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