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的很多手機廠商,參加到了校內團購的教育優惠活動裏……目的就不這麽純粹了,很多純粹是看中校內團購這個出貨渠道,既可以提升品牌,也可以擴大銷量。

    不說別的,愛斯達都是這樣。

    早期的校內團購賣手機,為了追求低價,甚至都要去很多手機廠商的倉庫裏把那些賣不出去的壓箱底的貨給拿出來。

    各有各的道理。

    蘋果做教育優惠,目的是讓學生們可以用更低的價格買到蘋果的商品,從而使用到更好的學習工具。

    校內團購則不是這個目的,是讓廣大的大學生能夠擁有一台對接新時代的電子設備。

            蘋果的目的,是讓學生們享受到“更好”的服務。

    校內團購的目的,是讓學生們“有”。

    就像手機似的。

    蘋果認為手機不是教育工具,所以iPhone不會參與教育優惠政策,這的確有道理。

    校內團購的理念,是讓每一個大學生,都能買得起一台智能手機。哪怕手機不能對他們的教育、學習提供什麽幫助,卻是基本的大學生活的工具。

    周不器道:“喬布斯在蘋果的時候,就成立了蘋果教育扶持基金。蘋果的商品優惠,並不是蘋果公司給的優惠,而是這個教育扶持基金出錢,幫忙為廣大的學生墊付了這部分的折扣。蘋果公司的利潤並沒有受損,他們對教育優惠項目更純粹一些也不奇怪。”

    覃荷輕聲道:“嗯呢,好像是。我跟蘋果那邊溝通過,教育優惠的策略,好像不是蘋果這邊能決定的,得由那個教育基金來決定。這個教育基金雖然是蘋果旗下的慈善機構,卻是獨立運營的,庫克都說不上話。”

    周不器道:“蘋果對國內的情況,還是不太了解了,這是標準的美式思維。是在‘有’的基礎上,尋找‘更好’的方案。可校內團購最需要解決的是從‘無’到’有’的這個過程。你不能說鞋子、襪子對學習沒用,所以就跟教育無關,這是大學生活的必需品。”

    覃荷很認同,“對,蘋果的教育優惠策略,更適合發達國家。”

    周不器道:“Mac和iPad的銷量怎麽樣?”

    覃荷道:“不怎麽樣,蘋果的電腦局限性太明顯了,連遊戲都玩不了。大學生們更喜歡使用Windows係統。蘋果的電腦雖然有25%的折扣,但價格還是太高了,學生們還是更喜歡戴爾、華碩、聯想、惠普這些品牌。iPad就更不行了,這根本就不是剛需。”

    周不器點了點頭,“嗯,蘋果就是有點一廂情願,太不懂國內的情況了。這些老外啊,都有點一根筋。”

    iPad的確是學習工具。

    在美國的大學校園裏,很多學生都不用拿十幾本教材和各種輔導書了,一個iPad就把什麽問題都解決了。

    這就省了很多麻煩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