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放棄?”

    這話一出,就多少有些騷動。

    放棄了,就一定是失敗;不放棄,就意味著還保留了希望。

    張一明接著說:“國內的這一版數據庫,會暫時封存。時間估計不會太長,最多也就是2-3年的時間。我們這個團隊會借調給庫裏安,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學習、成長、積累經驗。”

    王建博士是首席CTO,也是紫微雲的奠基人,就很有權威,他補充道:“我們都知道,我們在這些底層技術方麵,跟海外的研發團隊存在著怎樣大的差距。國內的數據庫領域人才凋敝,這令人唏噓。跟庫裏安合作,這對我們來說就是一次難得的西天取經的機會。”

    然後,他就詳細地語重心長地說了一番當前國內數據庫行業的現狀。

    周不器此前還不太了解,聽過了之後,也扼腕歎息。

    國內的高校裏,每年培養出來的數據庫人才少說也有10萬人。

    可是,大部分都是應用層人才。

    他們的學到的是如何使用數據庫,而不是如何開發數據庫,這完全是天差地別的兩個方向。

    就好像汽車。

    汽車公司製造出了汽車,可是,沒人會開車啊,怎麽辦?

    這個時候,大學裏就培養出了一大堆的司機,他們畢業進入職場後,就以司機的麵貌出現在各大公司裏。

    沒有司機,有車也沒用。

    所以司機就變成了很受尊重,看起來高大上的職業,被認為是汽車領域的人才。

    國內絕大部分的數據庫人才,其實都是司機。

    就出現了很多聳人聽聞的現象。

    比如一家公司想要使用某款數據庫,想使用數據庫,首先得安裝。這時候,就要找數據庫安裝人才來幫忙,就跟安裝熱水器似的。

    可是,安裝熱水器是體力活,那才幾個錢?

    安裝數據庫軟件是腦力活,一次的費用15萬都算少了,規模大一點的,50萬、70萬都有可能。

    數據庫安裝好之後,數據庫怎麽使用啊?

    這又是一個難題。

    所以,公司還要花重金,聘請一些數據庫運維人才,讓他們來使用這些數據庫產品。

    隨後還會有其他的問題。

    數據庫裏的數據都非常重要,需要經常備份。一旦出現了服務器或者數據庫故障,這個時候就需要進行數據恢複。

    這又是另一個技術方向了,一般的數據庫運維人才,根本就不會數據恢複。

    這個時候,又需要從市場中找數據庫的數據恢複專家來幫忙,一次收費少說也要200萬,500萬、600萬也是稀鬆平常。

    安裝人才、運維人才、數據恢複人才……其實都是應用型人才,他們都是在別人開發好了數據庫之後,他們去學習著使用。

    其實就都是汽車司機。

    國內數據庫行業裏的人才,99%都是這種。

    可是,司機也算人才嗎?

    真正的數據庫人才,應該是把數據庫研發出來的那些人!就像汽車,能夠生產、製造汽車的人才叫汽車人才,會開車的人那叫司機。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