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不器臉色一僵,氣道:“少跟我胡說八道!我那是跟她開幾個無傷大雅的玩笑,你思想別那麽肮髒!趕緊去,讓梁靜過來!莫名其妙!”

    沒一會兒,梁靜來了。

    她是個有理想有追求的女強人,雷厲風行。當年離開聯想,她就很快地結婚生子了。用她自己的話說,就是趕緊把個人生活問題解決,然後留出精力幹大事。

    芯片,當然就是大事。

    紫微星-清華集成電路研究中心已經正式成立了,下設有5個碩士專業、3個博士專業,副教授13人,正教授11人,博士生導師6人,院士4人。

    每年可招生120-140人。

    除了紫微星出資5億元以外,國家出資5億,清華校方出資5億,一共籌到了15億元的啟動資金。15億對清華這種院校來說不算什麽,他們每年的項目經費超過300億元。

    可15億對集成電路這個專業就很多了。

    這是個小眾的高端專業。

    嚴重地缺錢缺人。

    在這方麵,大學跟企業沒什麽兩樣。因為集成電路的專業太高端,投入產出比奇差,很多時候投進去了很多錢,拿不到像樣的科研成果,經常是把國外的學術成果扒過來冒充。時間長了,在這個領域的科研經費也就少了。

    校領導也是有級別的,想要步步高升,得有成績才行。同樣的錢,投到計算機、通訊、建築等領域更有效果,投到芯片、材料、生物製藥等領域拿不到成績……結果就是馬太效應。

    慶幸的是國家和校方都深刻地認識到集成電路產業的重要意義。

    有紫微星進來推動,自然要高高興興地配合。

    在這個集成電路中心的資金來源方麵,紫微星有過要求,要求紫微星和政府、校方是1:1:1的出資比例。

    也就是說,紫微星出5億,政府也必須出5億,校方也要跟進5億。

    三方共同出資,把這件事推動起來。

    這個方案談成了。

    紫微星還要求,要擁有這三筆資金的最終批複權,結果就被學校拒絕了。這個集成電路中心掛著紫微星的名,卻是學校的資產,要利用學校的科研力量。

    後來,紫微星退而求其次,要求擁有自己出資的那5億經費的審批權和監督權。剩下那10億元,由校方來管理。

    這個方案得到了通過。

    校方也是體製,跟體製的合作一定要萬分小心才行。

    這也是華為的奮鬥史令人動容的原因。

    國外的科技企業,可以跟高校合作,給錢資助他們做研究,研究成果共享。很多數學家、物理學家、材料學家等等跟公司業務沒有直接關聯的專家,公司不需要聘請,直接跟高校的教授合作就行,省錢省事。

    可國內就不行了,首先是高校裏的科研力量不夠強,再就是學術研究的種種弊病太多了。華為想搞高精尖的科技創新,就離不開數學家、物理學家、化學家、材料學家等一大批跟自身主業沒有直接關聯的科學家。忌憚著跟國內高校合作,那就隻能自己花大價錢養著了。

    搜狐大廈背靠著清華。

    這個資源如果不用的話,真是太浪費了。企業培養人才的數量,肯定不如大學那麽多。這個紫微星-清華集成電路中心所培養出來的人才,不可能都進入紫微星,會供養給國內整個芯片產業。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