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

    “所以日本戰略的第一步,不是賺錢,而是圈流量。不管是yikyak,還是uc,都是為了捕捉流量。就像紫微星這樣,構建起一張流量矩陣。有了流量,萬事大吉。唐斌辰也說了,日本的it環境……在模式方麵比國內落後很多。尤其是軟件,很多軟件技術水平很高,可是模式太落後了,還是傳統的生產、批發、零售,以至於很多軟件都是小眾產品,很難出現一款國民級的產品。”

    石婧琳意有所動,“你要改變現行模式?”

    周不器道:“不是我要改變,是時代的浪潮會推動著他們不得不改變。咱們隻需要在時代的風口上受益。日本市場很有錢,沒盜版,想賺錢真是太容易了。可是你看金山毒霸,因為缺少渠道關係,要拿出50%的收入,分潤給本地的運營商,讓他們代銷。可即便是這樣,金山也是獨一號,連聯想、華為都打不開日本市場。”

    石婧琳重複了一遍,“你要改變?”

    周不器道:“傳統的日本本土渠道,咱們滲透不進去。恰恰日本的商業很傳統,產品都是通過渠道商進入消費者手中,消費模式保守又落後。互聯網是點對點的……或者說,一個流量極高的互聯網平台,就可以成為新興的渠道商。”

    就比如朋友網,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渠道商。

    當當、淘寶、暴風影音、迅雷等產品,都把自家產品以廣告的形式掛在朋友網上,任由用戶們選擇。

    日本的市場環境過於保守,僵化死板,缺乏變通。傳統的渠道商,外國人肯定沒機會介入。可傻白甜們了解產品,往往都是通過渠道。

    別人賣什麽,他們就買什麽。

    很容易忽悠。

    就像夏普、nec、鬆下這些垃圾手機能在本土銷量最佳一樣,還不如韓國的三星、lg呢。在國外根本賣不出去,隻能在國內依靠壟斷的渠道關係,推銷給本國老百姓。

    有一種說法,說是日本的產品,第一流的賣給本國人,二流三流的才出口到國外,很多人信以為真。

    怎麽可能?

    資本主義市場,當然是哪賺錢多,就把產品賣到哪裏去。把賣不出去的產品,忽悠給能傻白甜的消費者。

    這套說辭,其實就是本國的渠道商忽悠傻白甜老百姓,鼓勵他們去買本土產品,維護本土企業的生存。結果把很多不怎麽知情的外國人也給忽悠住了。

    在這種商業模式下,渠道商能夠直麵用戶,所以有著極大的影響力。

    手機如此,奢侈品也是如此。

    奢侈品是暴利,渠道商很熱衷。變著花樣一宣傳,說是女孩子們都要背著lv、愛馬仕的包包顯出自己的品味。不背著名牌包,就是low,就是村姑不時尚。

    結果就是滿大街的年輕姑娘,都背著奢侈品包包,比例之高堪稱世界之最,奢侈之風盛行。可年輕的姑娘們,哪有錢買奢侈品啊?隻能是找老男人求援助。

    就這種市場環境,在國內肯定被狠狠的整治了。

    資本都裹挾國家風氣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