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成蹊是跟唐時錦一起回來的。

    他如今沒有官職,又是個文人,唐時錦隻是想讓他多看看“國事”,並不是要他做什麽,所以回來的時候,就直接把他帶了回來。

    桃成蹊回來之後,提了筆一氣嗬成,寫了一首長詩。

    曾思故回來見了,本來隻是瞥上一眼,然後就站在那兒,一動不動的看了很久很久。

    這是一首不能用“好”來形容的詩。

    這詩中強烈的情緒,便如同戰鼓狂擂,亦如同驚雷炸響,瘋狂襲來……好像一把把你拉入了那個場景,讓你親眼見到了當時屠村時的慘烈,耳邊響著淒厲的哀嚎,眼前的人一個個倒下,“我”拚命拚命的想要衝上前阻止,當一次次穿過時,才明白早已經晚了……

    二十年前血染黃土,二十年後白骨成堆,畫上一抹青藍色,好不燦爛瑰麗,可一眼望去竟全是血腥,數不清的人命在那裏,讓人想要發誓,此生再不繪山水……

    於是當其它人問起到底出了什麽事的時候,曾思故把這首詩拿了過去,長歎道:“便在詩中了。”

    看到的人,無不沉默。

    但這首詩,仍舊以瘟疫一般的速度,迅速的流傳起來。

    唐時錦看到之後,隻覺得心都被揪的疼了起來,看了一半就忍不住拍在桌上,接連三回,才能看完。

    從國事上來說,讓桃成蹊去,絕對是最最最英明的決定,因為他真的能以手中之筆,叫人“感同身受”、“有如目見”,甚至可以說超過親眼所見。

    但是她又在想,見這麽多的黑暗麵,對他自己,又是不是好事呢?

    她兩輩子做事,沒這麽糾結過。

    她過去看了看桃成蹊,桃成蹊整個狀態,看上去……就像一個正在振臂高呼的勇士。

    隻看了一眼,她的心,就咣的一下落了回去。

    好吧,這是最後一回了,以後她真的再也不會小看她的六哥了,她想做些什麽,難道他就不想嗎?他堂堂男兒,難道會不想報效國家,為國為民,千古流芳?

    十餘日後,炎柏葳一行人才返回京城。

    青石村老小,俱將其葬於陽宅之下,並將村落封閉,辦七七四十九天的祈福法會,以慰亡靈。

    而礦坑中的人,因白骨大多無法辯別,隻能將其合葬,同樣為其做法會祈福。

    僥幸活下來的礦工們,全部消了奴籍,建善堂,請大夫為其醫治,醫藥全免直到治愈,治愈之後,每人可領五十兩安家銀子,及各地自擇兩畝上田。

    這部分銀錢,全都從陳府抄家之後的收入中出。

    一幹涉事人犯,俱押回都城受審。

    同時特命將桃成蹊書此詩文,刻碑於此,記載此事,以警世人。

    回來之後,又在元盛帝處領了特旨,因惜其才,特設“正聽使”一員,正四品,命桃成蹊擔任,專為總緝事廠及三法司等處之大事要事,擅文以正視聽,平素可便宜行事。

    這叫什麽?這叫師出有名!這叫奉旨發聲!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