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誌·蔣琬費禕薑維傳》記載如下:“十年,遷衛將軍,與大將軍費禕共錄尚書事。是歲,漢山平康夷反,維率眾討定之。又出隴西、南安、金城界,與魏大將軍郭淮、夏侯霸等戰於洮西。胡王治無戴等舉部落降,維將還安處之。”

    《三國誌·滿田牽郭傳》則有:“(魏正始九年)遣夏侯霸等追維於遝中,淮自串諸軍就攻化等。維果馳還救化,皆如淮計。”

    延熙十二年,後主與薑維假節,薑維大喜,複出西平,攻打魏國,隻可惜,不克而還。

    這時,狼狽回國薑維終於忍不住了。每逢局勢有變,他欲出兵北伐之時,大將軍費禕給自己所撥的兵馬都不超過一萬人,致使自己白白錯失戰機。於是,薑維強壓著怒火,到大將軍府找到費禕,與其商議,說自己長期在西部作戰,又出生於天水,所以對西部少數民族地區和北部曹魏地區的地勢都非常熟悉。而且,自己智勇皆備、文武雙全,在以羌人和胡人為羽翼的條件下,率大軍北出伐魏,定可奪得隴西之地。所以,薑維懇請費大將軍多給他撥點兵馬,別一次幾千幾千的,連胡人、羌人都看不上。

    而費禕呢,義正言辭地說道:“我等不如丞相亦已遠矣;丞相尚不能收複中原,何況是我等呢!不如保國治民,固守社稷,興漢大業就等待有能者去繼承。不要以僥幸心理,決成敗於一舉。若此而致失敗,則悔之無及。”

    言畢,薑維無言以對,隻得諾諾而退。但薑維作為諸葛亮北伐大業的繼承者,興漢之業又怎能因費禕之言而中道折止?薑維暗暗地定下決心,即使兵將再少也決計不能停止伐魏。

    於是,延熙十三年(公元250年)十二月,薑維再次北伐,他出兵隴右,聯合羌人,攻打魏國的西平,可惜又未克,糧盡而還。當然,這次北伐也不是全然沒有收貨,薑維在交戰過程中俘虜了魏國中郎將郭修。

    有人說,郭修隻是一個中郎將,雖說官職不小,但也不是很大嘛。而且,觀郭修一生,也沒什麽出奇的地方。與諸葛亮北伐時伏殺的名將張郃相較,相距甚遠,甚至連魏將王雙都不如。耗盡糧草,抓住了這麽個玩意,這種戰績有什麽值得炫耀的。是的,這種理解很正確,郭修的前半生確實平談無奇。但是,郭修被俘虜後卻做了一件驚人的大事,這件事從側麵上也給薑維幫了大忙,而郭修的家人也因此事而飛黃騰達,魏帝曹芳因此事而下詔給郭修封侯,並允諾子襲父爵。更有甚者,還有人據此而認為,當時馬謖並沒有死,而是化名郭修,蟄伏尋機等待複仇。

    那麽,到底是郭修做了什麽不可思議的事情,才引起了後人那麽多的懷疑與推測?下章我們再對此進行討論。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