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戰車衝擊密集步兵方陣,撞進去一段距離也會被逼停,何況是騎兵。

    並且時間再往後移,不到迫不得已真沒多少騎兵衝擊步兵密集方陣的戰例。

    重點就是,騎兵的優勢在於短途機動性。

    認為騎兵就是該被用來衝擊密集步兵方陣,隻會是外行人。

    懂行的還知道一點。

    越是質量優秀的戰馬,照顧起來就越麻煩,導致騎兵在長途跋涉方麵的速度,並沒有比單純的步兵快。

    要是真的想要組建騎兵軍團,呂武要麽開始挑選優質的戰馬進行培育,要麽就是派出隊伍長途跋涉前往極西尋求馬種。

    無論是哪一種,組建騎兵軍團對老呂家來都不是短期內可行。

    所以了,呂武很符合實際地將目光盯在步兵的改革上麵。

    接下來,又有新的武器上場。

    箱子被抬了過來,掀開後幾部弩進入他們的視野。

    拿出來的弩,它看上去結構並不複雜。

    一個跟弓沒有什麽區別的弩弓成為彎曲形狀,它連接著弩臂,弩臂之上有放置弩箭的凹槽,裏麵還有弩機的零件。

    這部弩的弩機同樣沒什麽複雜的地方,由青銅製作而成,隻有兩個銷軸、鉤心和懸刀,並沒有瞄準用的望山。

    白了,就是一個“咬”住弓弦,還能提供回力以及張力的裝置。

    因為絞盤沒有形成型化的關係,弩自然不存在這種部件。

    它的弩弓韌性非常高,使用手臂力量難以完成張弓的步驟,隻能用腳來進行。

    所以,它其實就是一部蹶張弩。

    呂武親自進行了試射。

    結果嘛?

    他不管玩什麽遠程武器,反正不會存在什麽準頭。

    弩箭被射出去非常遠,丈量下來射程超過三百步(約450米)。

    正常的弓,射程最遠大概是七十步(約105米),隻是超過二十步(約0米)威力就不怎麽樣了。

    強弓……,也就是三石以上的弓,最遠射程大概是一百一十步(約165米)到一百三十步(約195米),超過五十步(約75米)之後威力下降。

    呂武自己的射術不怎麽樣。

    他讓淩一再上箭並試射。

    在實驗過程中,弩在二十步(約0米)內直接射穿了八層甲,隨著距離越遠穿透力開始下降。

    “主,百步仍能穿甲!”宋彬被驚呆了,感到難以置信,非常激動地問:“我‘士’可大舉列裝此‘兵’?”

    呂武倒是想啊!

    這種弩,以目前的技術水平,哪怕是進行了合理的分工,一部弩的完成依然要耗時八。

    而這是三名匠人的一同努力。

    老呂家一直都缺少匠人,不可能將所有匠人調來製作弩機,不去幹其它事情了。

    呂武東扣扣西扣扣,頂多能調動三十名匠人專門製造弩機。

    這樣一來,三十名匠人八十隻能出產三十部弩,想要形成足夠的數量,時間方麵比較長。

    當然了,隨著經驗的累積,過程中還會改善工藝,製作周期肯定能降得下來。

    呂武覺得遠程兵種的話,不形成一定的數量,隻能用在耍流氓上麵。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