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別玉器的年份並不是單一的看某一個條件,而是造型、做工、風化痕跡、沁色等等都要考慮到。隻有滿足了這所有的條件,才能夠給玉器的年份一個相對準確的判斷。

    行內有一句話叫作‘翡翠看種,和田玉挑潤’,意思就是說這看沁色還得根據玉石的種類來判斷,這其中的學問大了去了。

    不過看付陰匪沒多說什麽,我就知道這老店長恐怕是猜對了。不等付陰匪把玉佩收回來,老店長就讓人從後麵庫房也拿了一個物件出來,擺在桌子上對付陰匪說道,“我們店裏也沒什麽好東西,鎮店之寶那更是不能隨便請出來的。就請各位掌掌眼,看看這是什麽物件。”

    老店長將蓋在物件上的紅布一拉開,兩根生了像是生鏽的錐子出現在我們的麵前。這個錐子看上去損壞已經十分嚴重了,尤其是錐頭部分,和普通的雕花雕刻不同,這錐頭位置明顯是有一個真正的人頭的。隻不過因為損壞的緣故現在這個人頭隻剩下了半張臉,另一半的臉則像是被水潤濕了一般,臉上的油彩都被染開或者褪色了。

    “付哥,這是什麽東西?”

    “金剛橛。”付陰匪一臉凝重地看著和兩根金剛橛解釋道,“這金剛橛本是密宗的法具,用來布陣的時候壓陣腳的。這種密宗法具一般來說都是代代相傳的,所以在市麵上很難見到真正的金剛橛。”

    老店長輕哼一聲,“倒是個行家。那既然是行家,就請幫忙判個年歲吧。”

    付陰匪沒有搭理老店長,而是仔細看著托盤上的金剛橛說道,“如果我沒看錯的話,這金剛橛上刻的佛頭應該是明王,就是不知道是哪一位明王了。”

    見付陰匪不搭理自己,老店長表情有些不悅,他主動把托盤上的兩根金剛橛拿起來對眾人說道,“既然客人您說不出來年歲,那我張輝嘯就隻能代客人說一說了。這兩根金剛橛是天寶年間的物件!那個時候在中原活動的密宗弟子可不多,這兩根金剛橛的珍貴程度可想一般。當然,也不怪客人猜不出年份,金剛橛這種器物本來在市場上就難得一見,更別說判斷年份了。幾位客人,我們四海一齋像金剛橛這樣的物件雖然不多,但也不少。要不再四下逛逛?我還是那句話,幾位客人有看得上眼的,我酌情給你們打折。”

    從明麵上來看老店長很明顯是贏了這次鬥口,所以他這話也就說得比較圓滑了,並沒有說死要給我們打八折,而是改成了酌情打折。這樣一來我們就算真的買了什麽貴的物件,到底便宜多少也是他老店長一張嘴說的事情,便宜肯定是占不到了。

    付陰匪好歹也當了這麽多年的古董店老板,我正奇怪他怎麽能咽下這口氣的時候,付陰匪眼睛直勾勾地看著老店長手上的金剛橛說道,“你敢直接用手拿金剛橛?”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