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菩薩此時也不好隱瞞,心想,說出來,集思廣益,說不定會有好辦法。

    當下便把金銀童子在平頂山開宗之事說了出來。

    幾個菩薩聽完,紛紛驚詫。

    普賢菩薩開口道:“金銀童子下凡,本應化為妖魔,此時卻成了修真道人,對於日後大計平添了不少變數。卻不知,這背後是誰在操縱。”

    文殊菩薩笑了笑:“觀音菩薩,你也莫要擔心,不管金銀童子是化為妖魔,還是化為修道之人,終歸還是下界來了。隻要他下界,我們便有辦法讓他老老實實做好自己的事。”

    文殊菩薩此話說完,其他幾個菩薩紛紛點了點頭,勸解觀音菩薩:

    “文殊菩薩此言不虛,太上老君既然讓童子下界,那就表明他已經同意了西遊大計,而且,太上老君的性子,上千年了,大家都知道,是個無欲無求的,不會插手佛道之爭。日後隻須我們注意一些,不讓那金銀童子丟了性命便可。”

    諸位菩薩一陣安慰,讓觀音菩薩心中稍微定了定心:

    “多謝各位師兄開解,我也是一時間感覺與計劃背離,擔心影響了西遊大計,這才匆匆趕來,卻讓幾位師兄見笑了。”

    幾個菩薩紛紛說道不敢,隻說觀音大士一心為佛門,隻會讓眾人敬佩。

    觀音菩薩心中盤算,隻好等世尊回來後再稟報了,此事自己也不必著急。

    隻見這時,一個佛陀從門外走了進來,隻見他:

    二十四顆定風珠在身後環繞,演化二十四諸天;

    一盞琉璃燈懸在頭頂,發出萬道佛光。

    雷音寺內的菩薩們看到此佛,紛紛跪拜,口讚:

    “阿彌陀佛,弟子拜見燃燈古佛。”

    此人正是過去佛:燃燈古佛。

    燃燈佛本來是闡教聖人元始天尊門下,原為燃燈道人,在玉虛宮中輩分極高,也是闡教副教主,地位僅次於元始天尊。

    玉虛十二金仙雖然也是元始天尊弟子,但大部分時候都是燃燈道人代師傳法,所以玉虛宮十二金仙,見了燃燈道人,都得稱一聲老師。

    封神後,道門聖人被天道化身禁足,無法幹涉天地之事,隻有西方二聖、女媧娘娘沒有受到天道製裁。

    燃燈道人見識高超,識時務者為俊傑,知道未來道門衰弱,佛門大興,立刻帶著闡教幾個金仙一起投奔了西方二聖,成了西方二聖之下的萬佛之主。

    後來,如來佛發下大宏願,又修得了功德金身,得天道庇護和聖人支持,燃燈佛隻好退位讓賢,成了過去佛祖,地位頗有些尷尬。

    燃燈古佛背後的二十四顆定風珠,是極其厲害的寶物,當初燃燈用定風珠演化出了二十四道諸天,成就了佛陀果位,當時便已經是大羅金仙的境界。如今修煉已久,恐怕修為僅次於如來佛祖一線,當然,如來佛祖有功德金身,這一點燃燈佛卻是遠遠不能比了。

    “諸位菩薩莫要多禮,我來此處,乃是和各位商議西遊大計的。”

    此言一出,各位菩薩頓時心中一顫。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