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人聽到高個米姓修士這麽說,還都覺得有些意外。

    特別是白衣女子,在她看來,鐵劍門都是一些又臭又硬的劍瘋子,動不動就被洗腦一樣的大喊,人在劍在、人亡劍亡。

    完全不知道變通。

    就是和人爭執起來,也完全是一副占盡便宜、不肯讓步的樣子,還堂而皇之的美其名曰有損我一顆寧舍不彎的劍心。

    哪裏像這次麵前這人先說要用靈石贖身,一見不行又用自己長輩壓人,到了最後又要拿出大秘密來交換性命。

    看來至少眼前這貨完全不是寧折不彎,而是沒被打疼。

    而李秋生也沒想到這個高個米姓修士這麽說。

    剛才之所以說不怕米姓修士的威脅,是因為李秋生瀏覽過不少典籍,米姓修士說這句話的時候,李秋生突然想起自己曾經看到有一個記述,說所謂的這些監護禁製其實道理都差不多,雖然設置的方法有好多種,但是都有一個共同的限製,就是沒辦法跨界麵來實施。

    比如說,在這方世界設置的監護禁製,被監護的人到了小世界就大打折扣,雖說也不是絕對不能用,但是發揮效果確實需要機緣巧合。

    也就是說,即使被監護的人在小世界被殺了或者遭遇什麽不測,在另一方世界設置這個監護禁製的人可能完全不知情,而且事後也到不到任何被監護的人被殺或者遭遇不測的相關信息。

    原因是這些禁製也是用的天道沾染的手法,讓消息可以在一方世界內傳遞,但是很難透過空間之力。

    施展監護禁製施展起來極難,又耗費極大,對高階修士的修為也有損,這麽多不利因素綜合起來,再加上修士本來也就自我,基本上隻是關心自己的事情,所以修真界中真正用監護禁製保護後輩的大能修士就不多。

    實踐少了,知道監護禁製這個弊端的人極少,即使監護禁製出了什麽問題也往往歸咎於意外。

    本來寫下這段話的大能修士對這個也是不懂,但是他用監護禁製守護的幾人接連出了問題,對此人的觸動很大,這人吃驚之下細心探查,所以才有這個結論。

    而且此人又據此設計了幾種改善監護禁製的方法,但是最後又做出結論說這些方法隻是聊勝於無而已,並無明顯改善。

    典籍的最後,還有這個大能修士的感歎,說自己雖然修為已至此,還是連幾個後輩也守候不住。

    足見這個人是個赤城之人。

    “不知道是自己對天道的理解還不夠,還是修煉終究隻能依靠自己,靠別人照顧本來就是違背天道,所以倍加艱難。”

    最後這位大能修士還留下了這樣的話。

    當然,李秋生看到的也不是這個大能修士記錄玉簡的原版,這麽高階的東西也不是李秋生能夠入手的,而是另一位修士在這位很久前的大能修士死後很久,偶然的得到這個大能修士的心得記錄,才把這件事記錄在一個收集奇聞異事的玉簡上。

    而這個玉簡李秋生翻看了幾次,其中記錄的事情讓李秋生也印證了不少,覺得可信度很高。

    另外這件事李秋生也思考過,覺得道理上沒有問題。

    所以,當這個米姓修士說出這句話的時候,李秋生根本沒有擔心,反倒是已經動了殺心。

    但是對麵有敵人,旁邊還有一個不知底細的白衣女子,李秋生一沉吟才搬出一個自己是被迫為之,避無可避的理由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