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北查爾斯頓的渡河作戰報告,雅尼克微微皺起了眉頭。“這些美軍士兵的戰鬥意誌果然不容小窺。”

    他對此早就有了心理準備。不需要後世的知識,光是美國南北戰爭中,兩幫美國人同室操戈打出了美國曆史上傷亡最慘重的戰爭。傷亡突破70%還能頂在第一線的部隊大把大把;第20緬因步兵團的刺刀衝鋒,皮克特的送死衝鋒;南北戰爭期間頂著炮彈和排槍排著整齊隊列衝過去的可不在少數。

    而原時空的二戰中美軍的戰鬥意誌也得到了極大的體現。在太平洋上,在瓜島、硫磺島,在馬裏亞納、萊特灣、衝繩,素以不怕死聞名的日軍在和美軍的較量中被對方一口一口地吃掉了有生力量,最終走向了敗亡之路。

    美軍士兵的戰鬥意誌確實令人欽佩,可如今德國連原子蛋都研發出來了,還要付出不小的士兵傷亡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這令雅尼克相當不甘,也不能接受。“萊因哈德,美國高層還躲在那座軍事基地地下工事內嗎?”當初對華盛頓進行無差別轟炸,美國高層集體搬到華盛頓郊外的軍事基地地下工事內。因為那裏是地下深處,就算投擲再多的炸彈也造不成什麽傷害,因此德國空軍轟炸過一次便不了了之。

    萊因哈德恭聲道。“是的,殿下。不過那座基地的地下工事深達120米,我軍的鑽地彈起不了作用。而且他們在地下儲存大量的高壓空氣,即便沒有地麵上的空氣供應,也能堅持一個星期左右。而儲備的食物更是能吃上一個月。”

    雅尼克冷笑一聲。“普通的鑽地彈當然沒用,這次我們用鑽地核蛋。”

    鑽地核爆炸對地下目標的摧毀作用,一般比同等威力的核彈地麵爆炸高出20~50倍,且在空氣中形成的放射性汙染也少得多。摧毀地下200米目標,隻需要30萬噸當量核彈頭鑽地3米即可。

    原時空的冷戰時期,為防禦可能的核襲擊,美蘇雙方都建立了大量地下工事,這些設施建於地下幾十米甚至數百米處,可承受百萬噸級氫彈的在地麵或者空中爆炸。

    為摧毀敵方地下設施,美國於20世紀40年代開發了核鑽地彈;1951年服役了第一種核鑽地彈MK-8。之後的1962年又裝備了B53核炸彈,它是美軍裝備的威力最大的掩體炸彈,爆炸當量達900萬噸TNT。

    投擲後,其砸向地麵,先通過鑽地彈頭鑽入地下,然後引爆,用核爆的巨大震撼進一步殺傷更為深層的地下目標——900萬噸當量,可不是輕型鑽地核彈那種幾十萬噸當量能比較的,哪怕空爆都能在地麵炸出一個深度駭人的彈坑,更何況鑽地。根據測算,就算是藏在300米深地下的統帥部級別的超級防核工事,在B53麵前也無法幸存。

    B53也就成為了美國對蘇聯核軍備競賽的王牌武器。蘇軍一向以擅長建造地下掩體著稱,其位於塞瓦斯托波爾地區的潛艇洞庫、莫斯科和古比雪夫的領導人地下指揮所都號稱可以抵擋大當量的核彈。但B53的摧毀能力仍然可以保障把這些擁有嚴密防護或是深居地下的工事進行摧毀。美國在當時放言稱,開戰後一個小時就可以對蘇俄的領導人進行核定點清除,徹底幹掉其首腦部門。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