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世反對核電站的人擔心的並不是它的環保問題,而是萬一發生大地震之類的災難而導致的核汙染問題。不過這與其說是環保問題,更偏向安全問題。

    至於安全問題,核電站的安全性也是有保證的,這是國際原子能機構認證的。後世隻發生了兩起重大事故,一個是切爾諾貝利事故還有一個是福島核電站事故。

    而這兩起事故都有人為因素。

    1981年,以色列空軍突襲伊拉克核反應堆,給了蘇聯一個不大不小的刺激。蘇聯高層決定測試一下在核電廠遭受攻擊時的反應。燃料棒需要大量的水冷卻,而水需要水泵來抽取,那麽如果反應堆受到攻擊停止運作,水泵無法工作了怎麽辦?

    倒是可以用大功率柴油發電機來繼續供給水泵,但從反應堆停止工作到啟動柴油發電機中間需要1分鍾的時間,而這1分鍾足以使燃料棒自我融毀。

    那麽要怎麽填補這一分鍾的空白呢?科學家們想到當反應堆停止工作時,由於慣性,蒸汽輪機還在繼續轉動,那麽能不能利用這個慣性提供的電力來填補這一分鍾?

    於是蘇聯就對這個想法開始了試驗。

    切爾諾貝利核電廠接受了這個任務,並分別在1982年、1984年和1985年進行了三次實驗,但無一例外全部失敗。時間到了1986年,核電廠的工程師們決定進行第四次實驗。

    但是好巧不巧,當時烏克蘭首府附近的一個小電站突然關停,導致基輔用電緊張,所以基輔用電局通知切爾諾貝利電站先不要做關停實驗,持續發電保證白天的正常用電,這也是為什麽本該在白天進行的實驗被放在10小時後的淩晨進行的原因。

    核電站的技術骨幹(也就是高級工程師)一般隻在白天上班,晚上下班回家,大晚上就隻剩下新手。一眾指揮調度人員中,最有發言權的幾個全是火電的。而火電出身的總工和廠長的瞎指揮是導致這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而島國更煞筆。島國處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每年發生有感地震約1000多次,全球10%的地震均發生在島國及其周邊地區。可島國人硬是敢在這種地方建核電站,而且還不是一兩座,在37萬平方公裏的國土上有20個核電站,五十多個核反應堆,平均1.85萬平方公裏就有一個核電站。

    福島核電事故導火索是海嘯,源頭卻是老化落後的沸水堆延壽得到批準,催化劑是操作員事故工況下應對不明智,事故的發酵升級是主管部門以及政府部門處理不得力。

    所以沒有這些煞筆的煞筆操作,核電站還是挺安全的。

    施佩爾不由一愣。“殿下要啟用核電站?”雖然他也知道核電站計劃,可原本的計劃是在戰爭結束後啟用的。

    雅尼克點點頭。“沒錯,這將是治理環境汙染的第二步。”之前是擔心戰爭還未結束時啟用核電站會遭到敵人的破壞,可如今他已經勝券在握,也沒什麽可顧忌的。“核電站技術人員培訓怎麽樣了?”他可不想在自家的核電站裏出現外行指揮內行的沙雕情況。

    施佩爾恭聲道。“請殿下放心,這些技術人員已經經過嚴格的考核,能完全勝任這份工作。而且會按照您的吩咐,所有人員每年都會進行年度考核,盡可能保證萬無一失。”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