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手點起一根煙,吐出一個長長的煙圈,嘀咕了一聲。“要是一直堅守‘孤立主義’那該多好。”非得卷進歐洲人的戰爭,結果落得如今這個下場。如果美國能贏得這場戰場,那羅斯福總統會是個名垂千史的總統,可如今美國已經到了生死存亡之際,後世一切的罪過與罵名恐怕都由羅斯福來背。

    至於威爾基總統,他的案件隻能就那樣不了了之。誰也不敢站出來提異議,不然被那幾十萬遠征軍家屬一人一口吐沫都能淹死。

    可惜,慘不慘和歐洲戰爭是美國的戰略國策,並不是他能決定的。

    一戰後,作為重要戰勝國和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美國在經濟和工業等領域完全超過了老牌霸主英國,大有取而代之的意思。

    但實際上,美國雖然在經濟領域超過了英國,但在政治和國際影響力等方麵仍然無法抗衡英國,甚至無法和法國相比,國聯事務仍然是英法說了算。由於缺乏話語權,美國這個經濟龐然大物隻能靠邊站,所以美國才決定退出國聯,奉行孤立主義。

    當然,美國不甘心屈居他人之下,在20年代美國利用政治和經濟影響力,在華盛頓會議上取得了和英國海軍平起平坐的資格,離世界霸主的位置又進了一步。美國一直在韜光養晦,等待時機取代英國。二戰爆發後,美國看到了契機,準備在雙方打的白熱化的時候突然露出了獠牙,一舉幹掉所有有威脅的歐洲國家(原時空裏成功了)。

    結果德國的戰鬥力簡直爆表,美國還沒來得及發力,英國就被攻陷;接著蘇聯也被打的節節敗退。

    繞著白宮轉了一圈,杜魯門隻能回到郊外的軍事基地裏。到了明年這場戰爭就該有個結果,他暫時也不用大費周章的找新的辦公地或者修複白宮。

    大西洋彼岸的柏林皇宮裏,雅尼克正悠閑地在花園裏刷火鍋,冬天在室外刷火鍋倒也有另一番風味。

    坐在對麵的小伊麗莎白喝了口飲料,有些不解的問道。“雅尼克哥哥,你為什麽下令停止對美國本土的轟炸?你不是說轟炸那些平民並不會愧疚嗎?”

    雅尼克笑笑道。“當然不是可憐他們,隻是心疼錢而已。對美國本土的千機大轟炸,一次少說也要耗費3000噸炸彈和幾千噸燃油;這得多少錢?”雖然如今德國不缺油,可這也太浪費了。

    因此雅尼克決定停止對美國本土的轟炸,整個東北部工業區已經癱瘓,就算其他地方的兵工廠馬力全開的生產各種武器裝備,讓他們拚命生產兩三年,都不一定是如今德軍裝備的對手。

    “所以,我讓那些民眾回家好好過個聖誕節,畢竟這可能是他們作為‘美國人’的最後一次聖誕節。”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