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聞杜魯門副總統不由一愣。“什麽,德國人是怎麽做到的?!”自從巴拿馬運河段爆發了奇怪的疾病後美國政府先後派出了好幾批醫療團隊,可無一例外的暴斃在當地。德國人是怎麽做到清理幹淨的?

    更可惡的是巴拿馬運河可是美國辛辛苦苦挖掘出來的,自1880年起開鑿,1914年竣工,於1920年正式通航,期間耗費了好幾億美元。現在倒好,這通行才過十年,就被德國人搶去,這些德國人儼然把巴拿馬運河視為己有,恐怕連一毛錢也沒打算支付吧!

    “這些可惡的德國佬!”

    ********************

    一輛吉普車順著巴拿馬運河岸緩緩行駛,車上的四個人均穿著厚實的防護服戴著特製的防毒麵具。除專心開車的司機之外其餘三人緊盯著手裏的儀器。

    突然,副駕駛上的人大喊一聲。“停車!”

    嘎吱,司機踩下刹車,車子停了下來。其餘三人走下車,在附近轉了幾圈,儀器上的指針輕微的晃動著。過了一會他們再次回到車上。“這裏的輻射汙染還未清除幹淨,不過在安全範圍之內,再下兩場雨應該能徹底清除掉了。”這裏是一個多雨的熱帶氣候,幾乎天天下雨。

    就這樣他們走走停停的順著82公裏長的運河岸來回檢查了好幾遍。“好了,沒什麽大問題。向上頭發電報,可以開始動工了。”

    很快,電報發回柏林,施佩爾來找雅尼克。“殿下,巴拿馬運河那邊沒什麽大問題,可以動工了。”

    “哦,那就開始吧。”

    其實現在隻要修複那些被爆炸破損的閘門,就能恢複運河通行,不過雅尼克想趁此機會拓寬整條運河。

    在高度全球化的後世,巴拿馬依舊是全球經濟的命脈。每個月都會有成百上千艘客輪、貨輪和油輪穿過巴拿馬運河。

    可惜,因為運河通航能力不足,船隻體積需要適應運河。甚至影響到了美國戰艦設計建造,原時空的美國海軍建造依阿華級戰列艦時為了大西洋—太平洋之間的快速調動,受巴拿馬運河船閘限製,采用限製船體最大寬度,拉長艦體以搭載更大功率動力裝置的設計措施。

    隨著世界經貿發展和海上貨運的日益繁忙,船舶建造也不斷向大型化方向發展,巴拿馬運河的航道寬度和吃水已經逐漸不能滿足航運需求,船舶擁堵現象愈發嚴重,削弱了運河的競爭力。此前將巴拿馬運河作為“必經之路”的船舶開始改用新航線,開始反向朝西繞行蘇伊士運河。因此後世的巴拿馬政府投資了幾十億美金,耗費近十年時間擴建了運河。

    雖然如今蘇伊士運河也在德國手中,不過雅尼克還是決定動工擴建巴拿馬運河。

    隨著雅尼克的命令下達,裝載各種工程器械的運輸船從歐洲起航前往巴拿馬運河,而美國人對此隻能幹瞪眼,毫無辦法。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