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可以用來做船隻動力。上次穿越北極的潛艇就是用的核動力。以後建造的大型航母,都會用上核動力。”說著雅尼克簡單的講解了一下核動力的工作原理。

    聽完小伊麗莎白一臉新奇道。“那以後所有的船隻都能裝上核動力嗎?”

    “那倒不是。”後世的水麵艦艇中除個別航母之外很少有核動力艦艇。雖然冷戰時期美蘇造了好幾艘核動力巡洋艦、導彈驅逐艦;美國甚至造出了一支核動力航母戰鬥群,可隨著冷戰的結束,這些戰艦要麽退役,要麽改成常規動力,一直服役到後世的隻有基洛夫級巡洋艦。

    核動力的主要優勢在於航程無限,可以始終保持高速狀態進行巡航,還有就是電力供應充足。但是燃料是不缺了,食物彈藥什麽的始終還是要靠外界補給,那為什麽不順便連燃料一起補給了呢?所以最大的優勢被衝淡了,加上高昂的維護費用,費效比並不好,被淘汰也在情理之中。

    而核動力航母又是另一個情況。核動力裝置節省出來的燃油空間能多放飛機和航空燃油不說。更主要的是省去了常規動力必須的煙道設施,整個機庫和甲板的布局會更加合理整潔。同時甲板上由於沒有排煙的汙染,也更利於飛機的起降和維護保養。更別說核動力提供的充足動力使蒸汽彈射能更加高效。所以核動力航母比常規動力航母是明顯合算的。

    至於民航用船隻,全球加起來也不到十艘。原因同樣是費效比不劃算,雖然裝了核動力之後可以省下不少的燃油錢,但是核反應堆的價格卻非常昂貴,根本不是一般人可以承受得起的,續保養和維護也需要花錢;加上一旦發生故障導致核燃料泄漏,不僅會給船員帶來生命危險,還會造成嚴重的海洋汙染。

    想了想,小伊麗莎白又問道。“那能不能造核動力飛機和核動力坦克呢?”

    雅尼克忍不住笑出聲來。“你這腦洞還挺不錯。”

    雖然是腦洞大開的點子,可原時空的美蘇兩國還真出台過核動力飛機項目。

    同樣是冷戰時期,美國率先完成了B36核動力轟炸機的原型機製造並成功進行了首次試飛,而蘇聯的圖119項目進展落後了很多,直到好幾年後才完成了首飛。

    試驗結果證明核動力飛機是可行的。但每一次的飛行並不是想象的那麽輕鬆。每一次起飛無論是機組成員還是地麵指揮人員都是小心翼翼、戰戰兢兢,如果這個飛機一不小心故障掉下來怎麽辦?雖然沒有核彈那麽誇張,但這也是一顆巨大的飛行髒彈,掉下來的後果不堪設想。因此蘇美兩國核動力轟炸機每次試飛的時候,後邊都會跟著1架滿載空降兵的運輸機,一旦飛機失事,空降兵就會立刻跳傘,在地麵建立隔離帶防止無關人員闖入。

    後來隨著洲際彈道導彈技術的發展,美蘇兩國相繼取消了核動力飛機項目。畢竟隻要家按一下發射按鈕,就能輕鬆實現核打擊,興師動眾的飛到敵方領空上空投核彈顯得沒有必要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