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3月,世界上第一架無人駕駛飛機在英國進行了第一次飛行試驗。

    現在如此危險的任務,當然要派上無人機了。

    說到危險,雅尼克不由想起原時空各大國喪心病狂的核試驗。

    在原時空的50年代,逐漸形成了美蘇爭霸的世界政治格局。核武器還並非什麽毀滅地球的大殺器,而是被雙方都看做能快速取得戰爭勝利的“實用性”武器。所以怎樣在核武器爆炸後快速反擊成了一個重點研究方向。當時的觀點認為:在核爆炸後,如果風把核塵埃吹走,部隊從上風向進入核爆區作戰那麽理論上對人體傷害是最小的。

    1956年9月10日,在蘇聯山米佩拉丁斯克核試驗場,在一次核戰爭演習中,一支由272名現役軍人組成的傘兵部隊受命在一顆相當於3.8萬噸TNT當量的核蛋爆炸之後空降到爆炸的中心地區。這支部隊從直升機上跳傘,直接降落在被核彈烤焦的土地上,那裏的空氣中彌漫著死神的氣息。這些傘兵沒防護服,隻穿著普通的軍服。給他們的命令上寫著。“抵禦敵軍攻擊,直到大部隊到達。”

    當時還無法準確測量傘兵要降落區域的輻射劑量,當然這些士兵也沒有攜帶輻射檢測器。專家認為,這支部隊中大部分人受到了至少50倫琴的輻射。而普通人在一年內可接受的安全輻射劑量為0.2倫琴。毫無疑問,後來這支部隊大部分人都死於輻射損傷。更可怕的是這樣的演習並不止一次。

    作為冷戰的另一方帶頭大哥,美國也舉行過同樣的演習。

    1955年9月,美軍抽調了3000名士兵參與“進行核戰條件下的實戰化演習”。士兵們開赴到了內華達州荒漠腹地的核試驗場,挖掘了大量的散兵坑。隨後在這些散兵坑前方,僅僅隻有幾公裏的地方引爆了一枚五萬噸當量的原子蛋,並且在核爆僅僅過去不到5分鍾的時間,就命令所有參與軍演的士兵向核爆中心前進。接到命令的士兵們迅速越出散兵坑,在沒有任何防護措施(甚至連個口罩都沒有)的情況下徒步朝著核彈爆點發起迅速突擊。

    在當時核防護知識尚未普及的情況下,大部分士兵都沒有認識到這次演習的可怕,他們甚至為能見證一次壯麗的核爆炸而感到歡欣鼓舞,認為隻有軍中精英才能參與這樣的演習。但演習結束不久之後,這些人相繼病倒並且死亡。演習結束後兩年,隻剩下一半的士兵;而他們患上了各種疾病:重者是各種癌症、莫名其妙的大出血,輕的則是渾身無力,體質虛弱。

    雅尼克心中默默感歎一聲真是無知者無畏。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