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嘖,不會沒等到我們回來,莫斯科就投降了吧?”

    “放心,斯摩棱斯克還打了好幾個月,莫斯科怎麽可能十天就打下來。”

    就在攻擊機編隊開開心心的返航時,蘇軍前線指揮部裏,參謀長向朱可夫匯報道。“司令同誌,近衛坦克第104師……失去了聯係。”

    “……”其實當近衛坦克第104師請求空中支援時朱可夫就預感到這支坦克師凶多吉少,整整一個師的坦克部隊啊!竟然就這麽全軍覆沒了!

    丟失製空權的影響遠超乎他的預料!

    原時空的蘇軍前期也沒有什麽製空權,不過當時的蘇軍地麵部隊的抵抗還是非常頑強。而且德軍即使一度掌握了製空權,空中力量也不是非常強大。因為燃油產量的問題,德國空軍規模一直不大。可以說當時的德國空軍是一個戰術性空軍,在一線投入的飛機一直保持在2000架左右,看似不少,可是分配到廣袤的蘇聯戰場上就顯得微不足道了。

    因此德國空軍至多隻能保證重要的進攻和防禦作戰中提供空中支援,一般的地麵作戰是不會支援的。而且德國空軍並不具備戰略打擊的能力,無法切斷蘇軍大後方的交通網從而限製蘇軍的兵力和物資的集結和調動。

    到了戰爭後期,西線美英的戰略轟炸導致德軍主力轉移。1941年,德國空軍有61%的飛機用於蘇德戰場,而1943年隻剩不到20%。包括輕型轟炸機也大批轉移回國,充當夜間戰鬥機,這進一步降低了摧毀蘇軍飛機的效率,也就逐漸喪失了製空權。

    而這時的德國可沒有什麽西線戰場,大西洋彼岸的美國根本威脅不到歐洲,德軍一口氣在東線部署了三萬多架戰機,可以說是完全掌握了製空權。

    就在朱可夫唉聲歎氣的時候,參謀長小聲提議道。“司令同誌,要不我們幹脆將坦克部署在城區內,作為防禦力量使用。”如果在城市內的巷戰當中,使用偷襲戰術的話他們的各種坦克和自行火炮還是有機會摧毀德軍坦克的,對付步兵那更是殺敵利器。

    朱可夫搖搖頭。“可我們也不能讓德國人一路暢通無阻的衝進莫斯科城內!”要放棄這些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修築的防線,斯大林同誌肯定不會同意。別說是斯大林同誌了,連他都不能接受,必須得利用這些防線給與敵人足夠的殺傷。

    參謀長歎了口氣,那又有什麽辦法呢,己方的防線根本擋不住德軍的攻擊。“司令同誌,我們還是低估了德軍的戰鬥力。在野戰當中,即使我軍依靠這些防線戰鬥,也不是德軍裝甲部隊的對手(即便是步兵對步兵也不是對手),如果我們繼續執著於這些防線,隻會令更多的戰士白白犧牲。”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