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爾蓋.米羅諾維奇.基洛夫,又名科斯特裏科夫,他是一位深受眾望的國家領導人。在第十七次***大會上,參加領導機關選舉的1225名代表中,投票反對基洛夫的隻有三人,而反對斯大林的卻將近300人。這很能說明問題。據阿.伊.米高揚後來回憶說,在有人耍了政治小動作之後,反對斯大林的票數才同基洛夫的一樣,即“保留”三票,其餘的選票予以銷毀。可見基洛夫差一點便是蘇聯的“接班人”了。

    1934年12月1日傍晚,基洛夫來到斯莫爾尼宮。令人費解的是,基洛夫作為準“接班人”,原本有23名警衛隨同,但最後隻有基洛夫孤身一人前往辦公室,就連貼身警衛鮑裏索夫都未緊跟在其身旁。當基洛夫走到辦公室門口時,隱藏在角落裏的凶手突然衝出朝基洛夫開槍,致使其當場死亡。當列寧格勒地方局長聞訊趕來之際,竟被陌生的警衛擋在門外,直到醫生確認基洛夫死亡後才被允許進入。

    而凶手尼古拉耶夫當場被捕。他曾因企圖行刺基洛夫被捕,但在基洛夫不知情的情況下被釋放。凶手是如何鑽進防守嚴密的斯莫爾尼宮的,又是怎樣確定基洛夫的辦公室的?這一切成了未解之謎。(赫魯曉夫上台後,重新啟動了對基洛夫案件的調查,但最終結果還是撲朔迷離。盡管赫魯曉夫在秘密報告中隱晦地提及基洛夫案件或許與斯大林有關,但沒有證據一切都是空談。)

    基洛夫的死亡為斯大林進行“大清洗”活動提供了借口。在內務部幫凶葉若夫等人的炮製下,一份精心拚湊的“嫌疑人”名單新鮮出爐,大批的蘇聯高級幹部紛紛被逮捕。隨後,“托洛茨基—季諾維也夫反革命集團”也在各大報刊上湧現,其目的不言而喻,屎盆子是一定要扣在斯大林反對者身上的,哪怕沒有證據。

    其中格裏戈裏.季諾維也夫是俄國工人運動和布什爾維克早期著名的活動家和領導人,某產國際執行委員會第一任主席。1926年7月,他被指責和托洛茨基結成了“反D聯盟”而被開除出政治局和某產國際,翌年10月被開除出某籍。1934年12月,因涉嫌“參與D的領袖基洛夫被暗殺事件”而被捕,被判10年徒刑。1936年8月法院再次審理這個案件,結果以“賣身投靠***間諜機關”,“建立恐怖組織暗殺基洛夫和其他蘇維埃領導人”的罪名跟加米涅夫一塊被槍決。

    因為被斯大林殘害的同誌太多,貝利亞整整花了三個小時才將“被害人”名單念完(其中還詳述被害經過),而這還都是那些有頭有臉的大人物。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