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的那些高層何嚐不想停戰和談。哪怕不能結束戰爭,能拖個兩三年也好。可要按照德國人提出的條件,他們這些高層大部分都得被押赴到歐洲,接受歐洲戰爭法庭的審判,而且很大可能被判為戰爭犯。

    這種情況下誰會同意這該死的和談?隻能硬著頭皮硬杠到底。

    可問題是這麽硬杠下去吃虧的還是美國,到目前為止美國吃的虧加起來簡直難以估算。

    被德國人“搶”去的黃金和博物館裏的奇珍異寶;成噸成噸送到蘇聯卻最後便宜了遠東和德國的支援物資;被困在蘇聯的幾十萬遠征軍部隊;被擊沉的艦隊和被擊落的戰鬥機/轟炸機;無數陣亡的船員和飛行員,可不是說培養就能培養出來的。還有從戰爭爆發到現在一直被轟炸的美國各大城市和工業區。

    而最最令他們痛心疾首的是失去了墨西哥之外的整個拉丁美洲!

    前文說過美國把拉丁美洲視為自家後花園,早在二戰前夕,美國在拉丁美洲的勢力已經遠遠超過其他歐洲國家,居於首位。美國壟斷資本對拉丁美洲國家進行瘋狂的經濟掠奪與控製,榨取拉丁美洲各國的財富,阻礙這些國家的發展。華爾街壟斷集團甚至把拉丁美洲看作是他們的私人領地,適意的投資場所,原料、燃料和廉價勞動力的供給地。

    有位華爾街的金融大鱷就說過。“作為美國的出口市場,拉丁美洲對美國的重要性相當於整個歐洲。比亞、非和大洋洲三洲加起來還要重要。作為美國進口資源的來源地,拉丁美洲各共和國對美國的重要性,甚至遠遠超過歐洲或其他任何大陸。”

    美國對拉丁美洲經濟滲透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從擴大投資,貸款,進出口貿易和技術援助:簽訂貿易協定、攫取經濟特權、開設子公司、以至“買少賣多”、“賤買貴賣”,無所不用其極;通過這些方式,美國壟斷資本無孔不入。

    1939年9月巴拿馬會議之後,美國更是借口加強美洲各國的互助與合作,在華盛頓成立了美洲國家財政和經濟顧問委員會。接著,美國就以提供資金、裝備、技術援助等名義對拉丁美洲實行大量投資。據統計,在的1941—1945年間,美國“進出口銀行”對拉丁美洲各國的貸款,占該行對外貸款總額的34%;僅1945年,就貸放了5.75億美元。

    原時空二戰爆發後拉丁美洲國家與歐洲的來往被中斷(在珍珠港事變後一個月內,中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個國家一古巴、巴拿馬、多米尼加、海地、尼加拉瓜、危地馬拉、洪都拉斯、多和哥斯達黎加,都對軸心國宣戰。1942年1月在裏約熱內盧召開的美洲國家外長會議上,除阿根廷和智利外,各國都同意與軸心國家斷絕外交關係。一直到1945年1月,阿根廷在整個世界形勢的壓力下,也非常勉強地在表麵上與德國斷絕了關係),使美國在經濟上大大獲益。僅在戰爭爆發的第一年,拉丁美洲各國向歐洲的出口量大幅下降了50%;相反,美國在拉丁美洲進口總額中所占的比例卻由1939年的40.5%增至1940年的53.4%,1945年則增至58.2%。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