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說馬奇諾防線已經被證實是雞肋,德國也沒必要再修建一條同樣雞肋的大西洋防線,難道馬奇諾防線的教訓不夠?

    德軍之所以修建大西洋防線,主要有兩個重要原因。第一個原因是德國兵力不足,修建大西洋防線是最簡單最高效的方法。德國的人口本身就不如蘇聯,東線戰場的巨大壓力,導致了德國不得不將絕大部分的部隊投入到東線,西線戰場的軍隊根本不足以對付可能登陸的盟軍。德國的人口數量有限,想要讓這些有限的部隊防守住漫長的海岸線,就不得不去修建沿海要塞。

    第二個原因是馬奇諾防線沒有被正麵攻克,讓德國對要塞防禦抱有一定的希望。德國隻是繞過馬奇諾防線攻入了法國,而不是直接攻克了馬奇諾防線,因此德國人對於要塞防禦還抱有一定的希望。再加上馬奇諾防線是防禦德軍從陸上進攻,大西洋防線是防禦盟軍從海上登陸,防禦海上登陸的難度要比防禦陸上進攻的難度低得多。

    可惜,在盟軍海陸空軍聯合作戰的背景下,即使是再堅固無比的要塞,也無法抵擋住敵人的攻擊。二戰時期修築的堅固要塞,都沒能發揮應有的作用,二戰結束之後,各國都吸取了馬奇諾防線和大西洋堡壘的教訓,不再花費重金修築功能雞肋的要塞,要塞防禦也從此成為了過去式。

    “我們得到消息,美國人研發出了一款鴿子製導的滑翔炸彈。呃,這‘鴿子’並不是什麽代號或是暗語,是活生生的鴿子。”萊因哈德的神情有些不可思議,這美國人的腦洞也太大了,竟然能用鴿子做製導係統。

    雅尼克對“鴿子導彈”也有所了解,聽起來新奇,不過也是個失敗品而已。

    德軍的反艦導彈即將服役,性能上媲美後世蘇聯大名鼎鼎的P-15“冥河”反艦導彈。這款反艦導彈是在50年代研製的一款反艦導彈,1960年開始裝備蘇俄海軍艦隊,是一種近程亞音速飛航式反艦導彈,適用於裝備中大型的水麵艦艇,攻擊能力極為強大。

    這款導彈采用的是中段自動駕駛儀和末端主動雷達製導複合製導的方式,擁有著不錯的攻擊能力。助推器將導彈加速到接近一馬赫的巡航速度後自動脫落,液體火箭發動機繼續工作,使導彈保持在巡航速度下飛行。

    巡航期間用自動駕駛儀控製,巡航高度大約在50米範圍以內。直到導彈飛入目標區內,然後用末製導雷達或紅外末製導設備導引直到擊中目標為止。

    在第三次中東戰爭中,埃及海軍的“蚊子”級導彈快艇用艇上的P-15“冥河”導彈擊沉了以色列海軍的“埃拉特”號驅逐艦,創造了小艇吃掉了大艦輝煌記錄,震驚了世界。這是海戰史上首次海上導彈戰,顯示了反艦導彈的威力,也顯示了導彈快艇具有小艇打大艦的作戰效能。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