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世的蘇聯/俄羅斯采用了第一種辦法。發射前首先要從專用的貯水容器中在發射筒中灌注淡水,筒內與外界壓強相近時打開發射筒蓋,然後導彈液體發動機筒內點火,利用導彈的自身推力出筒,在筒尾部會形成一個高壓氣腔來緩衝發射時產生的氣體衝擊力。

    使用這樣的“濕”發射有助於解決液體火箭發動機固有的啟動中需要進行一定時間預冷作業的問題,有助於緩解減少液體火箭發動機的點火時間相較固體火箭發動機較長的缺點。

    缺點是使用液體導彈加上用“熱”發射,需要比固體導彈 水麵發射的方式需要更多的懸掛和減震設備。還要防備液體導彈液體燃料泄露的可能,因此還需要加裝自動淋噴係統。這些裝置使得發射筒比固體導彈發射筒結構要複雜。當然,對應於導彈本身的密封設計自然也少不了。

    第二種在水中點火的方式,則對發射筒要求不高,而且是帶動力出水,整體較為可控,並且受風浪影響較小,但是對導彈本身要求較高,因為在水下發射環境比較惡劣。後世的法國的M51潛射導彈就采用的這種發射方式,它的可靠性一直都有問題。

    最後一種,是利用高壓氣體將導彈彈射出水麵,在半空點火。美國的潛射導彈采用的是這種方式,它最大的難度就是點火的時機必須十分精確,幾十噸的導彈衝破水麵後基本就是強弩之末,要趕在它下落前啟動火箭發動機,否則導彈會掉入海裏。

    如今德國的研發方向是直接在發射筒內點火發射,隻是研究進展不怎麽順利。這已經是第五次導彈在發射筒內發生了爆炸。

    “是不是得換個發射方式?”看著那巨大的水柱轟然散落,大部分砸回“泳池”內,有人嘀咕了一句。除了直接在發射筒內點火,雅尼克也把水麵點火的原理告訴了他們。

    另一個科研人員搖搖頭。“可我們的導彈冷發射技術還沒有完善。”冷發射是一種借助輔助動力把導彈從發射筒內彈射出去,在導彈到達一定高度時再點燃主發動機的發射方式。導彈及其發射設備不受導彈主發動機產生的高溫燃氣的影響,故稱冷發射。

    冷發射並不是什麽新技術,很早就應用在了潛艇上。二戰時期各國潛艇發射魚雷的方式是在魚雷發射前往發射管內注入高壓氣體,使內外氣壓相等。發射時,前密封蓋打開,高壓空氣從發射管尾部湧入,把魚雷推射出去。

    不過把一兩噸重的魚雷水平射出去和把幾噸甚至十幾噸重的導彈垂直彈射上去,完全不是一個難度等級。

    就在幾人爭執不下的為首的中年人開口道。“這才失敗幾次你們就要放棄?殿下提出的還能有錯?肯定是哪裏出現了疏忽導致的失敗,把水抽幹淨,清理發射台。”一提起雅尼克殿下,眾人頓時沒了聲音,離開觀察哨,再次忙碌起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