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雷站每年的樣品測試任務都是要求命中水中靜止的目標,鮮有人關心魚雷的性能,魚雷的技術缺陷導致實戰中基本毫無用處。原時空中二戰初期投入實戰的MK14型魚雷啞彈率高達70%,曾經創下了15枚魚雷打不沉一艘油船的記錄,一度被戲稱為啞彈之王。對此,美國海軍哭笑不得:“這東西最可靠的性能就是它的不可靠性!”不能爆炸的魚雷不僅容易暴露潛艇位置,而且經常臨陣誤敵,眼睜睜地讓敵人的船隻逃脫。

    雖然此時的美國海軍基本沒機會跟德國海軍拚魚雷,不過從平時的訓練中他們也發現MK14型魚雷很不可靠。

    在海軍高層的嚴令下,研究部門設計出了新款MK18電動魚雷。

    原時空中這款魚雷是仿製的德國魚雷,1941年盟軍繳獲德軍U570號潛艇,美國海軍因此也獲得了1條德國G7E電動魚雷,西屋電氣公司迅速展開仿製工作。

    MK18魚雷因為是電動,因此沒有氣泡或渦輪機排氣的尾跡,同時也沒有MK14的諸多缺點,例如爆炸等危險,缺點是航速較低,需要定期從魚管中抽出魚雷進行充電,維護相對繁瑣,據不完全統計,1944年從美國潛艇發射的魚雷的30%是Mk18魚雷,到了1945年,則占到了65%。可以說是美國二戰末期最為成功的魚雷,也是美國海軍二戰時期成功的仿製品。

    另一款MK23魚雷是在MK14魚雷的基礎上,隻是把30節的慢速檔給掐掉了,隻剩下46節的高速檔,所以魚雷的射程也隻剩下4100米這一種選擇。(如果保留30節的慢速檔,魚雷最遠可以打到8200米),其他無論是內部結構還是外部形狀,都與MK14魚雷全都一模一樣。

    之所以把慢速檔掐掉,這是因為實戰中的對命中率的要求。因為MK14魚雷是蒸汽魚雷,魚雷的水下航行時發動機會不斷地從魚雷背上的排氣口,向海裏排出做功以後的蒸氣的廢氣,這些氣泡在海麵上拖出一條長長的明顯的白色尾跡。這在晴朗的白天,目標船上的瞭望員會老遠就通過肉眼看見,及時時掉轉船頭,改變船隻的速度和航向,使得魚雷射丟目標!所以,與其在遠了用慢速打,不如靠近了,用最高速打,這樣敵船往往發現了,也來不及躲閃了。

    也就是說如今美國海軍還能堪用的魚雷就兩款,MK18電動魚雷和MK23高速魚雷。

    馬歇爾微微皺了皺眉。“我們能不能研製一款射程超過20000米的魚雷?”根據目前的情報分析,德國人的魚雷射程超過20000米,甚至達到了驚人的30000米;而他們的魚雷射程連15000米都沒能突破,這還怎麽打?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