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初,歐洲各國卷入了拿破侖戰爭,戰爭進行了十幾年,根本無暇顧及美洲大陸。趁此機會拉丁美洲大規模爆發了爭取民族獨立的運動,墨西哥、哥倫比亞、委內瑞拉、秘魯、阿根廷、厄瓜多爾、智利等地,都效仿美國的獨立戰爭,紛紛起來鬧獨立。

    歐洲列強自然不願失去這些殖民地,“神聖同盟”(俄羅斯帝國,奧地利帝國,普魯士王國締結的同盟)甚至準備派兵前往美洲鎮壓這些獨立運動。

    此消息一出,可把美國嚇得不輕。當時的美國建國還不到五十年,雖然贏得了獨立戰爭,可還是非常的弱小(早期的美國從建國之初就非常的弱小,他們艱難的獨立,獨立之後又陷入了長期的抗英鬥爭,一直到南北戰爭之後,才真正開始國家發展),一旦“神聖同盟”真的幹涉美洲事務,到時候美國的小命可就是危在旦夕了。

    就在美國陷入空前危險之際,“攪屎棍”大英帝國又跳了出來,公開反對“神聖同盟”插手美洲事務。因為英國已經跟南美洲殖民地的人民達成了商務合作,最終形成了繁盛的海上貿易——對於這樣豐厚的經濟利益,英國不想讓任何國家分到一杯羹,包括西班牙、“神聖同盟”。

    英國在西班牙國王和拉丁美洲獨立運動的領導人間做和事老,要求獨立運動領導人接受“一定”的自治,要求西班牙人實行自治並允許自由貿易,又在背地裏援助拉丁美洲的獨立運動。後來在“神聖同盟”的會議上,西班牙和俄國多次提出各國共同幹預拉丁美洲獨立運動,因為英國的活躍,這些議案均沒能通過。

    而另一邊的美國總統門羅提出了“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主張,要求歐洲國家不能在西半球殖民,不能幹預美洲獨立國家的事務。

    “門羅主義”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了拉美各國的民族獨立運動,早期的門羅主義則是美國希望能夠爭取寬鬆的外部發展空間而提出的。而後期的門羅主義則性質完全不一樣,美國到處插手拉丁美洲事務,幹預各國內政,將拉丁美洲視為自己的後花園。

    為了控製拉美各國,美國不斷挑起各國之間的紛爭,比如千日戰爭和拉丁美洲政變。拉美各國也不團結,各國的政治軍事常年處於動蕩狀態,拉美始終無法形成一個統一穩定的大國來主導對抗美國。

    而在經濟方麵,獨立後的拉美各國嚴重依賴於歐美各國,尤其是歐洲經濟受到衝擊後,美國更是不停的向拉美各國傾銷商品。導致拉美各國紛紛成為美國的大市場,經濟始終無法實現獨立。

    如今苦心經營100多年的自家後花園被德國人占領,隨著德軍登陸委內瑞拉和巴拿馬,等於是切斷了南美洲和北美洲的聯係。已經有好幾個拉美國家驅逐了美國大使和當地的美國人。

    甚至連那弱小不堪的秘魯也撕毀了前幾年與美國簽訂的石油開采協議,叫囂著限他們三天之內全部滾出秘魯,而且不得破壞任何設備設施,不然就是戰爭!這次秘魯花了血本,從德國購買了不少軍火武器,陸軍、空軍、海軍都有份。同時,應秘魯的請求,德國答應向秘魯派遣一批軍官團,幫助秘魯訓練軍隊,這令秘魯高層信心大增。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