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的日海軍造出了一艘當時全世界最大的“超級航母”,信濃號。確實是“超級”,其滿載排水量高達71890噸(標準排水量62000噸),這個記錄一直保持到十年後美國的福萊斯特號航空母艦的服役才被打破。

    當時的日海軍準備建造一艘所謂“永不沉沒”的巨艦,二戰中對航母攻擊是采用俯衝轟炸機攻擊甲板,最後在內部爆炸,或者使用魚雷進行攻擊其水線以下位置。針對這些特點,日海軍為這艘航母安裝了75-100毫米的全裝甲飛行甲板。

    整個航母跑道全部都是重裝甲甲板,可他們覺得還夠不保險,就在裝甲甲板下麵,再次安裝了200毫米鋼筋水泥組成的混合板,足以抵擋1000磅(453.5KG)炸彈的直接命中。並且在水線位置也安裝了裝甲板以抵禦魚雷的攻擊。

    結果在1944年進行海試的時候為其護航的驅逐艦編隊中有大名鼎鼎的大災星“雪風號”驅逐艦,剛出海沒多久信濃號就遭到美軍的潛艇伏擊,成了可憐的短命鬼,葬身大海。

    相比信濃號這般誇張的飛行甲板厚度,航空母艦誕生之初,其飛行甲板都是木質的,木製甲板下方並沒有鋪設裝甲,隻有結構鋼。

    因為木製甲板有諸多優點(減重、成本低、防滑、防潮、隔熱、方便維修),因此這種布置一直延續到20世紀30年代後期,甚至裝甲甲板出現後也會在上麵鋪一層木製甲板。

    但同時,木質甲板也有著防護力不足的缺點。

    為彌補這個缺點,英國建造(1936年)“光輝”級新型航母時,在采用全新的封閉式機庫設計的同時,將飛行甲板升級為帶76毫米裝甲防護的鋼製甲板。其設計思路是在高海況的北大西洋海域以及陸地環抱的地中海海域作戰,對適航性和防護力的需求被放在了首位,由此誕生了世界上第一艘全裝甲航空母艦。

    裝甲飛行甲板為“光輝”級航母其提供了強大的生存能力,但同時卻也犧牲了艦載機數量。與之前采用木質飛行甲板、雙層機庫設計的“皇家方舟”航母相比(艦載機數量60架),“光輝”級航母隻有單層機庫,艦載機數量隻有區區36架,遠遠低於同時期其他海軍強國的航母近百架艦載機的數量。

    反觀美國人的埃塞克斯級艦隊航母,隻鋪設了較薄的38毫米厚裝甲甲板(上麵鋪了一層木製甲板),並將機庫水平裝甲的厚度加強到76毫米,使其水平防護性能大大增強;艦載機數量高達近百架,完全碾壓信濃號航母(信濃號的基礎機構為“大和”級戰列艦,沒有優化布局,空有6萬多噸的龐大排水量,其設計載機僅為20架烈風艦戰和27架流星艦爆,一共47架飛機)。

    在戰爭後期,“埃塞克斯”級航母承受了日軍魚雷、炸彈和“神風”自殺飛機的多次攻擊,多艘同級航母被擊傷,但沒有一艘被日軍擊沉。其中“富蘭克林”號是其中損傷最為嚴重的一艘艦隻,在空襲島國本土期間(在之前的馬裏亞納群島、菲律賓等地作戰行動中“富蘭克林”號已經遭遇過幾次襲擊),遭遇日軍戰機襲擊,第一枚炸彈貫穿了中前部的飛行甲板,然後在機庫爆炸,摧毀前部升降台,幾乎殺死機庫附近的所有人員,該處隻有兩人生還。第二枚炸彈則貫穿中後部的飛行甲板,在機庫爆炸,將艦艉的升降台炸翻。富蘭克林號全艦的通訊係統幾乎完全中斷,右舷前甲板和後部甲板起火,在不久之後開始點燃防空炮及飛機的彈藥,在接著五小時內引發多次爆炸。最後在友軍多艘艦船全力搶救下活了過來,成功撤出戰場,並以自身動力返國維修。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