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雅尼克漸漸想明白了,在曆時百年的不斷絞殺中,敢於反抗印第安人已經被屠戮幹淨,剩下的都是一些曾經的帶路黨或混血後代,當時的美國總統說過一句話:好的印第安人都是死的。

    原本就所剩不多的仇恨,就這樣隨著時間的流逝慢慢被磨滅掉。

    而且有意思的是在二戰爆發後,美國印第安人踴躍參軍,積極參戰。《北美西部開發史》中記述了美國印第安人參加美國軍隊的情景:在1941年對日宣戰後,印第安人以前所未有的規模積極參軍。印第安人事務局在1945年春報告說,大約兩萬餘名印第安人服役於美國陸軍,占18-50歲印第安青壯年的三分之一。另外,兩萬名保留地以外的印第安人也進行了征兵登記。這樣,印第安人應征總數達到四萬多人,這些數字還未包括任職於美國軍隊的印第安人軍官數目。

    在整個二戰中,印第安人由於作戰勇敢而取得了輝煌戰績,最終榮獲了71枚航空勳章,51枚銀星勳章,47枚銅星勳章,34枚卓越飛行十字勳章以及兩枚國會榮譽勳章。

    “這些愚蠢的家夥。”雅尼克不屑的撇撇嘴。“想來這些家夥也成不了什麽大氣候,與其把精力放在這些人身上,還不如從美國的德裔,愛爾蘭人下手呢。”

    據後世統計,美國境內的德裔數量高達6000萬,約占美國的17%,是美國第一大族群。

    19世紀中期,德國人向美國移民的數量達到了頂峰,有的地方整村整村的向美國遷徙。

    至於德國人為什麽熱衷於移民美國,和當時歐洲和德國的大環境有關。在19世紀70年代德國統一前,德國始終處於分裂狀態,一盤散沙,動蕩不安。不僅和外部的其他歐洲國家征戰不休,各邦國之間同樣打的不可開交,德國人飽受戰爭之苦,生活非常艱難,人們都渴望安定平穩的生活;加上19世紀初由於工業革命的普及,生產力大幅度提高,德國人口數量劇增,而德國國家麵積狹小,有限的土地根本無法養活日益增長的龐大德國人口,也無法消化過剩的富餘勞動力,所以德國人不得不到其他地方尋找出路。

    而當時的美國地廣人稀,嚴重缺乏勞動力,導致德國人成群結隊的漂洋過海前往美國。他們勤勞能幹,又帶去了先進的農業技術,很快美國中西部就成為了德國農民的天下。在一些州,德裔比例甚至超過了40%。

    “遵命,殿下。”萊因哈德點點頭,猶豫了一下,開口道。“不過,那些德裔恐怕早已認同美國是自己的祖國了。”血統意識隻有歐洲君主國家才有,美國人更在意的是法律身份。

    雅尼克笑笑道。“總會有那麽些個野心家不會安於現狀,風險越大回報越高。”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