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戰後的統計資料顯示,伊拉克方麵一共發射了90多枚飛毛腿導彈,隻有一枚成功命中美軍營地造成28人傷亡的戰果。

    就這樣,海灣戰爭讓“愛國者“導彈成了媒體明星。即便在軍事領域,“愛國者“也一下子成為地空反導係統的代名詞,愛國者導彈在國際軍火市場上的價格是翻著跟頭的往上漲。

    雖然雅尼克也知道這戰績裏肯定摻了不少水分,不過反導係統是研究是必須的。雖然直到他穿越的時候各國的反導係統並不是百分之百攔截成功,但是如果在將來,隨著新型的反導係統出現,例如激光反導,或其他高科技反導手段出現,那麽即便其他國家研究出核蛋,也不可能威脅到己方。

    說到激光反導,不得不提美國人腦洞大開的“星球大戰計劃”。

    “星球大戰計劃”的出台背景是在冷戰後期,由於當時的蘇聯擁有比美國更強大的核攻擊力量和導彈破防能力,美國害怕“核平衡”的形勢被打破,需要建立有效的反導彈係統,來保證其戰略核力量的生存能力和可靠的威懾能力,維持其核優勢。

    時任美國總統的裏根在白宮發表電視演講,他表示蘇聯的戰略核威懾能力已經超過了美國,並自貶美國的核威懾實在弱爆了,如果蘇聯先發動核攻擊,美國雖然有反擊能力,最後的結果一定是兩敗俱傷。

    一段頗有些自知之明意味的陳述後,裏根提出了解決方案——實施“戰略防禦計劃”。

    美國要利用在外太空技術上的優勢,研製所謂的“太空超級武器”,以便在蘇聯導彈進攻的時候能進行層層攔截,在運載核彈頭的彈道導彈到達之前,提前將它們攔截並摧毀。

    1985年1月,完整的“星球大戰”計劃藍圖公開,該計劃不僅作戰理念極其先進,武器係統也是劃時代的:不僅使用常規彈頭,還將使用激光束、粒子束、電磁軌道炮和截擊彈等各種高新技術武器,這些武器將被部署在外太空、高空和地麵,形成一個多層次的防禦係統。

    這番騷操作差點把蘇聯人嚇尿。幾年前赫魯曉夫可是當著來訪的尼克鬆的麵吹牛皮說:“我國能以生產香腸的速度生產導彈。”

    而“星戰大戰”計劃這下徹底打亂了蘇聯的如意算盤。“太空超級武器”如果建成,閉著眼睛都能想到美帝主義有多囂張。

    心慌的蘇聯坐不住了,便開始了病急亂投醫,也緊急啟動星球大戰計劃,開始撥巨款建造更多的衛星,軍事衛星,核彈頭,還有空間站等;軍費開支占比從30%左右,直接暴漲到50%。

    而國家財富一半用在軍事,這基本上是窮兵黷武的極限了,使得國內百業蕭條,開始急劇的惡化。尤其是因為軍事壓縮百姓生活,更加讓國內動蕩,百姓不滿,於是國家入不敷出,外債高起,再也沒有回頭的機會。

    可以說星球大戰計劃使得蘇聯走入死胡同,成了壓死蘇聯的最後一根稻草。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