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爾基總統點點頭。“是啊,不過我們的轟炸機根本接近不了德軍艦隊不是麽?”在艦隊外圍就被德軍的艦載機消滅了幹淨,就算再好的戰術也沒用了。

    阿諾德的臉色有些發白。“這種新式跳彈也能攻擊水壩之類的建築。如果德國人也掌握了這種技術……”他覺得以德國人的情報能力,恐怕早就知曉了這種炸彈的原理。

    他猜的沒錯,德國人當然掌握了,原時空的二戰,英國就用這種跳彈襲擊了德軍的水壩。

    1943年1月,英軍統帥部發動了著名的魯爾戰役,命令英國皇家空軍從空中重點打擊德國的魯爾工業區首要目標是炸毀魯爾附近的三個水庫水壩。

    魯爾工業區中包括了埃森、杜塞爾多夫、多特蒙德等主要城市,內以采煤、鋼鐵、化學容、機械製造等重工業為核心,工業產值曾占全國的40%,在德國經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二戰中著名的克虜伯鋼鐵企業就位於魯爾工業區的埃森市。二戰期間,克虜伯鋼鐵帝國直接或間接雇用的人員就達20萬,為德國軍隊製造大炮、裝甲車、坦克、潛艇和各種輕武器,為德國發動戰爭提供了強大的軍事裝備。毫不誇張的說魯爾工業區是整個二戰期間德國的軍需基地,也是德國發動世界大戰的物質基礎。

    德國人自然也知道這些水庫水壩是工業區的“軟肋”,在水壩周圍部署了重型部隊,在強大的防空火力下,盟軍飛機很難低空飛行。然而,在高空投擲炸彈的準確性非常有限。如何轟炸水壩已經成為盟軍的一個難題。

    英國的航空工程師巴恩斯.沃利斯天才的想到一種超低空轟炸方式,轟炸機30米以下飛行,避開雷達偵測,然後在18米的高度,距離水壩700m左右的時候,以100Km/h的飛行速度投放炸彈,根據他的計算,炸彈會在水上打水漂一樣,彈跳6、7次抵達水壩,最後以小於5m/s的末速撞到水壩上,再落到水裏,達到一定的深度之後,通過靜水壓力引信進行起爆,水下爆炸可以造成壩體成坑、氣穴衝切、震塌拉伸、彎曲以及衝擊波破壞等多種破壞形式,能夠有效地摧毀水壩。

    為此他還專門設計了一種特殊的航空炸彈。這種炸彈形狀酷似一個圓桶,將這種航彈從低空投下,它可以以500轉/分鍾的速度旋轉,同時在水麵跳躍前進,躲過防雷網。

    盟軍利用這種炸彈和戰術,經過多次的連環轟炸之後,魯爾工業區的兩座水壩毀於一旦。4億噸洪水傾瀉而出,不僅肆虐了四周的兵工廠、工業園區,下遊的百姓們更是遭了殃。據悉,至少有3萬餘人在這場轟炸導致的洪水之災喪命。

    正在襲擊各地水壩的德軍攻擊機掛載的正是這種跳彈。因為附近沒有防空火力,一架架A-1攻擊機貼著河麵超低空飛行,將機腹下的跳彈丟進河裏。隨後這些跳彈在水麵上一蹦一跳的衝向遠處的水壩。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