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兩種簡單辦法,一種前線蘇軍普遍使用,另一種嚴格保密,隻限內務部相關人員掌握。

    前一種便是辨口音。俄語非常有特點,那就是卷舌音非常多,而且有的音節難度係數還很高。要掌握俄語彈舌音,天賦好的數月,差的數年,再差的終生無緣。雖然德語中也有彈舌音,但其彈舌時的舌頭震動幅度與頻率與俄語相比,是小巫見大巫,不值一提。

    於是乎,前線蘇軍甄別德軍特種部隊,方法很簡單,就是讓對方發一個俄語單詞“多若嘎”,這個“多”是個彈舌音,德國人彈舌不夠,僅能發出“塔若嘎”,德軍特種部隊就這麽原形畢露了。

    當然,這種辦法也並非萬無一失,因為對滲入到蘇聯腹地執行重要任務的特工人員,是百裏挑一、精心篩選出來的,在德軍中也有少數人有青少年時期在沙皇俄國或蘇聯生活過的經曆,也能說一口地道的俄語。

    在後方有蘇軍的檢查哨,每當過關時都統一收上證件查看,很快就能辯別出誰是間諜,無一人漏網,工作效率之高可謂無與倫比。按說德國工業比蘇聯先進,蘇軍證件德國都能偽造的真假難辨,蘇聯人是怎麽做到一眼就分辨的?

    問題就出在證件使用的訂書針上。

    蘇軍使用的訂書釘都是粗鋼製造的,往往很短時間就會生鏽。而德國使用的是不鏽鋼製造的,二者在新製作出來外觀無差異,但使用一段時間後,真正的蘇聯證件上的訂書針會有鏽跡,而德國偽造的沒有。悲摧的德軍特工被這小小的細節出賣,被抓時一頭霧水。而這個小細節當時卻被當作最高秘密,隻讓蘇軍內務部人員知曉。

    而這時空在雅尼克的指點下這些致命的問題都得到了改善,滲入的德軍特種部隊真正做到了真假難辨。加上這時空沒有西線的盟軍,滲入蘇聯的特種人員數量更多,造成的破壞性也更大。

    莫斯科的貝利亞最近被各地傳來的消息弄的焦頭爛額。都是些內務部槍決了某某軍官家屬,或者比他們先一步帶走需要處決的人員家屬等等;總之就是蘇聯各地出現了另一支內務部部隊。

    “誰有辦法能分辨這些假冒的德國人?”他自然也懂得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的道理,集結了一群手下商議對策。目前最緊要的便是找出能迅速分辨這些假內務部人員的辦法並推廣開來。

    可一時之間誰也拿不出什麽好的主意。

    因為這些“內務部人員”就算做出再過分的行為,也沒人敢質疑他們的身份。畢竟內務部可以說是斯大林手裏的一條獵犬,打狗還得看主人不是麽?

    要解決這些麻煩除非是撤銷內務部這個部門,可撤銷內務部後還會重新組建類似的部門,不管是左務部還是右務部,德國人照舊會冒充他們,給他門添堵。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