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雅尼克如此看重北極,是因為北極是潛伏潛艇的“風水寶地”。

    在原時空的冷戰時期,北極是蘇美兩國演武場。

    美國研製出世界上第一艘核潛艇鸚鵡螺號,其時正好是蘇聯剛剛把衛星送上太空。美國在天上輸了一招,自然要在海裏找回來。於是美國在1958年7月派遣鸚鵡螺號核潛艇成功穿越北極點。

    與美國針鋒相對的蘇聯自然也不會讓美國人獨霸這個地方,迅速研製出核潛艇來與之抗衡。開始美蘇的核潛艇在冰海中穿梭僅僅是為了顯示實力。然而在後來的競爭中,蘇聯人卻發現原來北冰洋是他們潛艇潛伏的好地方。

    隨著戰略核潛艇的出現,潛艇從海戰中敲邊鼓的角色變成了真正的“殺手鐧”。對於核潛艇而言,最大的天敵是敵方的反潛直升機或者飛機。一旦被這些來自天空的敵人發現,除了躲避之外沒有任何其他的反製措施。

    此時北極冰蓋的作用就出來了,潛艇在北極活動上邊有冰蓋可以掩護自己的行蹤。敵方的反潛飛機和直升機再厲害也不可能穿透冰蓋去打擊潛艇。在冰山下邊待機,除了敵人的戰術核潛艇之外沒什麽東西可以威脅到自己,所以蘇聯的核潛艇可以在此不受空中威脅隨便活動。戰略核潛艇隻要躲藏好,到了需要發射戰略核武器的時候再露頭,有北極冰山在頭上罩著自然更安全。同時對於彈道導彈而言,美蘇兩國間最近的距離就是北冰洋這條路,潛艇在此發射戰略導彈比穿越太平洋更快到達對方領土,可以快速打擊對方的戰略目標,所以美蘇雙方都在此地區密布戰略武器。

    就這樣北冰洋徹底變成了美蘇雙方核潛艇的決鬥場。北冰洋下邊從此暗流密布,期間的明爭暗鬥自然驚險萬分。多次幾乎引發世界大戰,其中最為著名的是K-19號潛艇與美國鸚鵡螺號潛艇相撞的事件,當時雙方互相用核武器對峙,差點擦槍走火,世界大戰一觸即發。

    有趣的是二戰德國也曾在北極秘密修建過兩個潛艇基地,連蘇聯也沒有發現。

    據稱,在1945年4月30日,德軍宣布投降的前夕,有30艘德國最先進的潛艇從波羅的海的港口起航,沒有人知道這些潛艇上裝了什麽東西,更沒有人知道它們去了哪裏。隻有一些未經證實的傳聞稱這些潛艇上是仍對戰爭抱有希望的德軍官兵。他們帶上了各種武器技術和物資,選擇來到了北極基地,總人數約為800人。他們在這裏偷偷潛伏,似乎正在等待美國和蘇聯的關係破裂,然後再尋找崛起的機會。

    當時的條件下,北極生活十分艱苦,他們隻能自力更生的過著獵人一般的生活。漸漸地,有一些人承受不住煎熬,選擇了再次逃亡,回到文明國度。這也導致德軍北極基地最終暴露。1948年,美軍對北極采取行動,該行動名為“鱘魚”,兩千多名美軍在德國基地附近登陸,將這兩個基地徹底摧毀。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