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死,肯定是ZIS-2。”看著突擊炮裝甲上凹進去一個拳頭大的大洞,駕駛突擊炮的光複軍士兵臉色有些難看。要是沒有附加裝甲擋了一下,他們這時候早就去見上帝了。

    而他所說的ZIS-2則是蘇軍的ZIS-2型57毫米反坦克炮。

    在二戰前很早的時候,蘇聯就開始研發重型坦克。而且他們一廂情願地認為德國也已經開始發展自己的重型坦克,這些坦克將是蘇聯現有反坦克炮無法對付的。因此,蘇聯軍方在1940年要求設計師盡快開發一種能夠擊穿厚重裝甲的火炮。這項任務像以往一樣,分配給了著名的格拉賓設計局。為此,格拉賓設計局的設計師們暫緩了95mm師屬火炮和新型坦克炮的設計工作,以及已經開始的107mm火炮改進計劃。

    經過一番努力,一個新的設計方案終於誕生。格拉賓設計局開發出一種全新的57mm大威力反坦克炮,定型為F-31。確實是“大威力”,這款57mm反坦克炮的身管長是71倍徑,而同期蘇76.2mm炮的身管則短的多,因此穿甲能力不但遠優於76.2mm,甚至比85mm51.5倍徑炮更強;隻是這款反坦克炮的造價也工時太高,隻生產了很少的數量,沒想到竟然在這裏遇見了一門。

    試探了幾次後他們發現這門反坦克炮布置的位置相當巧妙,如果貿然衝鋒的話純粹就是找死,而且這一帶的蘇軍防禦陣地明顯是經過精心設計的,互相掩護而且布置得恰到好處。

    “呼叫空中支援。”德軍指揮官朝一旁的通訊員吩咐了一聲。雖然他們沒有像德軍主力部隊一樣裝備步話機,不過無線電還是有的,通訊員立刻呼叫支援。

    幾分鍾後,三架斯圖卡俯衝轟炸機抵達他們的上空,地麵的士兵丟了一顆煙霧彈標識方位。

    很快,第一架斯圖卡轟炸機俯衝而下,隨著速度的加快,蜂鳴器發出的響聲由低沉逐漸轉入高亢,最後變成撕心裂肺的地獄吼叫。

    “哎,真是令人懷念的聲音。”德軍軍官忍不住發出一聲感慨。因為德軍的武器飛速的更新換代,德國陸航的斯圖卡轟炸機已經被A-1攻擊機所取代,這些淘汰下來的斯圖卡轟炸機都交給外籍軍團使用。

    “轟!”斯圖卡投下了一枚250公斤的炸彈,爆炸的威力讓地麵都跟著顫動起來。

    隨著三架斯圖卡轟炸機輪番俯衝轟炸投擲炸彈,蘇軍的防線出現了一個巨大的缺口,光複軍士兵們趁機一擁而上衝破了蘇軍的防線,雙方隨即展開了最殘酷的肉搏戰。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