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爾曼司令笑笑道。“說不定如此能把那些膽小的美國佬引來。”

    參謀們這才恍然大悟,立刻執行命令,調撥三艘戰列艦,四艘航母和若幹巡洋艦、驅逐艦前往中途島。而瓦胡島上的威爾遜司令也發現了德軍艦隊的異樣,雖然不知道德軍的意圖,不過他還是將這消息傳回太平洋艦隊司令。

    此時尼米茲正和一眾參謀商討構築太平洋防禦工事。

    昨天得知德軍擁有運載能力強悍的氣墊船後他便陷入的深深的擔憂之中,而今天早上更是接到德軍竟在一夜之間建造起兩座碼頭的消息,更是讓這種擔憂雪上加霜。萬一將來德軍要攻打美國本土,依靠這些氣墊船和快速搭建碼頭的技術,隻需要找一塊平坦的登陸點,就能投送大量的兵力,令美軍防不勝防。

    他有些坐不住了,立刻召集參謀們,開始著手製定太平洋防禦工事。

    有趣的是尼米茲的防禦計劃跟原時空德軍的大西洋堡壘計劃有些相似。德軍的大西洋防線從1942年3月開始修建,主要用來防止盟軍登陸歐洲大陸,由弗裏茲.托特組織、弗裏茲.托特和阿爾伯特.斯佩爾建造,之後由隆美爾所強化,小胡子和戈培爾曾大力提倡,稱之為“不倒防線”。

    該防線計劃全長約4000千米,計劃工程量十分龐大,在工程高峰期,德軍共動員了26萬人力,投入1300萬噸混凝土和12萬噸鋼材,在15000個地點修築了工程。至1944年6月6日諾曼底登陸戰役開始時,防線隻完成了部分工程,在加來海峽沿岸工程計劃隻完成了68%,在諾曼底海岸工程計劃隻完成了18%。

    大西洋壁壘是一個線式陣地工程配係,沒有縱深梯次配置,在預想可能成為盟軍進攻目標的地段上,構築若幹個獨立堅固的築壘地段,配備以重武器,最大可容幾個營的守備部隊駐守,最小的僅能容納班、排駐守。在全線的大部分地段上,野戰築城比較薄弱。全線比較重視障礙物的設置,計劃在海岸線的廣闊地帶埋設6000萬顆地雷,到1944年6月隻埋設了600萬顆。

    在預計最有可能登陸的海灘,把爆炸性障礙物與築城障礙物結合起來設置若幹帶,並考慮了障礙物與火力的結合。諾曼底登陸戰之前,大西洋壁壘一度被宣傳為是不可逾越的。這一方麵是因為德軍統帥部想借宣傳迷惑敵方;另一方麵英美軍統帥部為給拖延開辟第二戰場製造口實,亦附和關於大西洋壁壘工事堅不可摧這一說法。而諾曼底登陸的事實證明,大西洋壁壘並非不可逾越的強大屏障。

    就在會議室裏的眾人激烈的討論的時候,尼米茲接到瓦胡島傳來的電文。

    “德軍艦隊分開了?隻剩下兩艘戰列艦和兩艘航母?”看完這份電文,尼米茲腦海裏第一個閃現的念頭是德國人挖了個坑,等他們跳進去。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