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架架A-1攻擊機從五艘航母上起飛,很快,50架攻擊機編隊浩浩蕩蕩的飛向波士頓。

    十五分鍾後攻擊群遠遠的看到城市的輪廓。

    波士頓這座城市創建於1630年,是美國最古老、最具有曆史文化價值的城市之一。波士頓是歐洲清教徒移民最早登陸美洲所建立的城市,在美國革命期間是許多重要事件的發源地,曾經是一個重要的航運港口和製造業中心。而如今是美國高等教育、醫療保健及投資基金的中心,是全美人口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城市,它的經濟基礎是教育、金融、醫療及科技,是全美人均收入最高的少數大城市之一,並被認為是一個全球性城市或世界性城市。

    “聽說波士頓龍蝦很美味,可惜一直沒機會嚐一嚐。”

    因為沒有要求無線電靜默,飛行員們愉快的聊著天。

    另一個飛行員糾正道。“嚴格來說波士頓龍蝦不是龍蝦,它是螯蝦科的,隻能算是龍蝦的近親;澳洲龍蝦才是真正的龍蝦。”

    “嘿,你怎麽知道?”

    “我爸是生物研究專家。”

    “哦哦,原來是這樣。那有機會得嚐嚐澳洲龍蝦了。”

    這時,編隊指揮官下達了命令。“第一中隊隨我去劍橋市。”

    波士頓被譽為世界名校之都,擁有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塔夫茨大學、波士頓學院、布蘭迪斯大學等著名高等學府;其中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布蘭迪斯大學坐落於劍橋市。劍橋市之所以跟英國的劍橋同名,是因為當年英國傳教士來到這裏,在這裏建造了一個小鎮,名叫:“紐敦鎮”,後來又希望此鎮能成為跟英國劍橋一樣的大學城,於是便將其改名為:劍橋鎮(1846年升格為劍橋市),這便是美國版“劍橋市”的來曆。

    “第二中隊,前往燈塔山,摧毀馬薩諸塞州議會大廈。”

    位於燈塔山頂的馬薩諸塞州議會大廈建於1798年,由十八世紀著名的建築師查爾斯.布而芬奇設計,別具一格的州議會大廈的金頂長期以來一直是波士頓市的標誌。它甚至被奧利弗.溫德爾.霍姆斯(美國著名法學家,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描述為“太陽係中心”。德軍自然不會放過這麽一處標誌性建築。

    “第三中隊,前往布裏德山,摧毀邦克山紀念碑。”

    邦克山紀念碑於1827年開始建設,1843年建成供遊客參觀,是美國最早的紀念碑之一。是為了紀念1775年6月17日在此山丘發生的邦克山戰役。此次戰役是英軍與殖民地民兵之間的第一次大武裝衝突,也是獨立戰爭最著名的戰役之一。

    “第四中隊前往舊查爾斯頓海軍造船廠,摧毀‘憲法’號護衛艦。”

    “憲法號”帆船護衛艦,是1797年下水服役的帆船護衛艦。之所以要摧毀這艘如今根本沒有戰鬥力可言的老式帆船戰艦,是因為它曾參加過多次海戰,從未敗過。

    1797年下水服役,隨即參加美法準戰爭和第一次巴巴裏戰爭,保護遭受私掠的美國商船。1812年戰爭初期,“憲法”號立下顯赫戰功,先後在三場海戰單獨擊毀和俘獲四艘英國皇家海軍軍艦,而且沒有受到嚴重傷害。這為憲法號贏得“老鐵殼”的稱號,被美國海軍視為拚搏和勝利的象征。雖然如今的“憲法”號成為博物館並由私人機構營運,可他依舊隸屬美國海軍,並沒有正式退役,仍處於服役狀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