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摩棱斯克守將沙波什尼科夫司令根本就是鐵了心要跟他們打巷戰,怎麽可能把精銳放在這些外圍防線上。城內守軍不但有不少大口徑反坦克炮,反坦克火箭筒,機槍,迫擊炮等重型武器,還有數量不少的各種型號的坦克。可以看出,蘇軍這分明就是將希望全部都寄托在城內的部隊身上。博克司令不知道的是沙波什尼科夫司令原本還打算製造大量的燃燒瓶,最好是人手一瓶來用來對付德軍的裝甲坦克,可惜此時的蘇軍燃油嚴重缺乏,根本沒有多餘的燃料供他們製造燃燒瓶。

    博克司令冷笑一聲。“這些蘇聯人倒是打的好算盤,死守城內,用精銳部隊來讓我們付出代價。可惜,如今大半個斯摩棱斯克城都已經被炸成廢墟,我看他們還怎麽和我軍抵抗。”如今郊區防線也徹底攻陷,德軍的大炮可以抵近射擊。炮兵可以跟著巷戰部隊步步推進,能夠用大炮來解決的問題,絕對不會讓步兵去冒險。依靠強大的火力,直接摧毀蘇軍的抵抗。當然,這樣的戰術,對於德軍的後勤補給線來說,壓力無疑是相當大的。不過在雅尼克看來能減少士兵傷亡,後勤有點壓力根本算不上什麽。

    此時前線的蘇軍陣地上,一群德軍士兵圍著幾具屍體指指點點。

    這是一名穿著蘇軍軍服,沒有打綁腿,也沒有戴鋼盔的老人。看他那張因為死前痛苦而扭曲的臉,起碼有60歲了。這根本不是當兵的年紀,讓他的孫子來當兵還差不多。更讓人驚奇的是他手裏緊握的步槍,並不是如今蘇軍製式步槍莫辛納甘,而是一把老式的陌生步槍。

    一個德國班長掰開老人的手指,將步槍拿了起來,上下打量一番。“有意思,這是沙皇時期的俄軍製式步槍,伯丹單發步槍。”

    伯丹步槍,發明人是美國的海勒姆.伯丹將軍,即是美國的職業軍人也是著名的發明家。他發明了伯丹式底火和伯丹式步槍,特別是伯丹式底火的影響持續至今。由於伯丹式底火的彈殼自帶火台(在衝壓彈殼時就已經製造出來了)所以主流的軍用步槍子彈廣泛應用,這也是伯丹的主要發明之一。

    伯丹將軍設計的伯丹式步槍,盡管此型步槍是為沙皇俄國設計的,充分的汲取了美國南北戰爭的經驗,此槍雖然由美國人設計但是這款武器俄國感十足,就像後來的莫辛納幹一樣。I、II分別定型於1869年、1870年,俄國第一款製式後裝步槍,俄軍在1877俄土戰爭中的製式槍,性能稍好於斯奈德-恩菲爾德,比馬梯尼-亨利和雷鳴登要差,發射4.2線的槍彈,約等於10.75mm的口徑。

    “要被這東西打死,那真夠倒黴的。”看著膛線都快抹平了的老槍,班長嘖嘖歎了一聲。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