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到列寧格勒嚴峻情況的斯大林命令莫斯科特種航空大隊為列寧格勒空投物資。可就算是這支空中運輸隊沒日沒夜的投運物資,也完全不夠城裏的數百萬人使用。

    而且拿到的食物要優先供給軍隊,畢竟士兵吃飽肚子才有力氣打仗,繼續守衛這座城市。剩餘的食物才分給平民百姓,人數與物資相差懸殊,很多人還沒見到糧食什麽樣就已經沒有了。真是一朝回到解放前,為了活下去,蘇聯人民開始尋找任何能吃的東西。

    他們吃麻雀、吃寵物,甚至連老鼠也不放過。在1941年的冬天,整個列寧格勒市區有超過60萬死亡,其中近一半是死於饑餓。在1942年一整年的時間裏,幾乎每個月都有近10萬列寧格勒人被餓死。

    殘酷的圍城一直持續到了1944年初,直到此時蘇軍的反攻部隊才突破了德軍的包圍,向被圍困了兩年半之久的列寧格勒市民們送去了食物。

    在戰後進行統計時,列寧格勒被德軍圍困了900多天,期間僅因為饑餓而死的蘇聯軍民就有150萬之眾,超過一半的居民死在了這場曠日持久的圍城戰鬥中。

    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其他戰役相比,列寧格勒的死亡圍城絕對是最為殘酷的,死亡人數也遠超後來的長崎和廣島兩顆原子蛋的爆炸(兩次爆炸總傷亡39萬),在列寧格勒的一個公共墓地中,就埋葬有近50萬人,這場戰役的慘烈程度也由此可見。

    列寧格勒用難以想象的損失拖住了“巴巴羅薩計劃”三路大軍之一的德軍北方集團軍群和參戰的全部芬蘭軍隊,為東線其他戰役的勝利創造了條件。

    不過這一次進攻列寧格勒的軍隊足有100萬,加上更多的飛機大炮坦克,是原時空的好幾倍,雅尼克有信心能在最短時間內攻下列寧格勒。

    “等到攻下列寧格勒,我要改掉這個名字。”

    倫德施泰特元帥問道。“殿下是打算改回聖彼得堡?”列寧格勒原名聖彼得堡,這個名字源於耶穌的弟子聖徒彼得,直接譯自德文“Saerburg”。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俄國出現反日耳曼情緒,沙皇政府遂將聖彼得堡改名為彼得格勒。其後蘇聯成立,為紀念領導者烏裏揚諾夫於十月革命時曾於該市發動革命,於1924年烏裏揚諾夫逝世後,將市名改為列寧格勒。1991年蘇聯解體後又恢複原名為聖彼得堡,也標誌著蘇聯時代的結束。

    雅尼克搖搖頭。“我打算改叫聖腓特烈堡。”腓特烈指的是近代史上歐洲一代鐵血帝王,親手將普魯士王國打造成近代新興軍事強國的腓特烈二世。“至於斯大林格勒,就改名為霍亨索倫格勒。”說完雅尼克忍不住笑出聲來,到時候斯大林聽到了會不會氣死呢?

    插播一個完美複刻追書神器舊版本可換源的APP--換源神器.huanyuanshenqi.。chaptererror();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