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早在戰爭開始時各情報部門就開展了清查工作,挖出不少小魚小蝦,可除此之外卻別無收獲,德國人的的高級間諜仿佛深深的紮進了美國生根發芽了一般,怎麽都揪不出來。

    除了這些德裔美國人之外還有一群人也有很大的嫌疑,就是美國的猶大人。

    在20世紀初期,美國人關於猶大人的看法是建立在早期基督教對猶大人的敵對描述之上的,並且對之加以發揮。“猶大人控製著美國的商業”、“猶大人引起經濟衰退”等觀念,尤其是夏洛克式的陳詞濫調,在19世紀末期時就已經很明顯了。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第一次反猶主義高潮時期,猶大人是“美國經濟的攫取者”、“破壞美國血統的種族上的賤民”、“國家的顛覆性的因素”等觀念甚囂塵上,猶大人因而在美國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遭到強烈的攻擊。

    在日常生活的層麵上,同過去那些招工告示曾寫明專要“新教徒”以排斥愛爾蘭人一樣,此時則寫明隻要“基督徒”;在醫學界也出現了對猶大醫生(特別是牙醫和精神病醫生)規定限額的要求;房地產主製定公約:“希伯來的後裔免開尊口”;在美國約半數的州裏,根據基督教傳統的“禮拜日法律”將“禮拜日不得營業”的規定強加在猶大店主身上;度假旅館拒絕猶大人入住的問題依然很嚴重……

    在1915—1932年間,美國建立的反猶組織有5個,1933年就建立起了9個反猶組織,1934—1939年的5年間,反猶組織竟發展到了105個,這還不包括西部和中西部較小城市的排猶組織。有不少反猶組織,其成員印刷並發放反猶大人的文學作品、報紙,某些反猶主義的報紙印刷精美、價格不菲,一看就知道背後有富裕的讚助商。

    有些激進的反猶組織向猶大會堂掃射,針對猶大人的縱火與爆炸並不鮮見,牆壁上有反猶大的塗鴉,在全美各地的猶大墓地有數百座墓碑被推倒。

    美國社會上的排猶思潮影響了政府的決策,在原時空的二戰前和二戰期間造成了美國政府對歐洲猶大人危險境遇的冷漠。20世紀30年代末期,歐洲地區的數百萬猶大人處於德國納茲的鐵蹄之下。當猶大難民為逃避納茲的迫害而紛紛逃離歐洲時,美國則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對猶大難民實行了排斥性的政策。1939年,滿載猶大難民的“聖路易斯”號客輪駛入紐約港灣,滿懷希望的猶大難民們激動地看著海岸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和川流不息的車輛,渴望盡快上岸開始新的生活,然而經過與美國移民局官員交涉後,卻被拒絕上岸。走投無路的猶大難民們不得不離去,結果在返回歐洲的途中“聖路易斯”號客輪被德國潛艇擊沉,所有難民無一人生還。

    當時,對於納茲屠殺猶大人,包括《紐約時報》在內的美國新聞媒體都沒有進行報道,基督教會、政界、知識界對此也都保持沉默。

    而如今歐洲的猶大人跟德國串通一氣,連帶美國的猶大人也跟德國眉來眼去。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