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蘇軍士兵躲到一處坍塌的房屋後麵,緊張的商量起來。

    “你們決定好了?不後悔?”這事要是傳出去,那妥妥就是叛國罪,他們的家人也會受到牽連。

    另一個士兵一臉的沮喪。“我倒不怕死,可要是戰死後還被定成叛徒,那才叫冤枉呢。”

    他的擔心也是不無道理,原時空的蘇德戰爭中“270命令”就鬧出過不少烏龍事件。

    比如時任第28集團軍司令的弗拉基米爾.雅科夫列維奇.卡恰洛夫中將,早在斯摩棱斯克戰役中就已經遭炮擊身亡,英勇殉國。然而,當時蘇軍管理一片混亂,大量人員處於“失聯”狀態,連卡恰洛夫這樣級別的將領殉國了,內務部人員居然一無所知。1941年10月,蘇軍還煞有介事地組織了軍事法庭,對卡恰洛夫進行審判,最終落實了其“叛國罪”,還要執行槍決,簡直荒謬至極。卡恰洛夫中將也成為二戰中蘇軍的一個縮影,整個二戰,蘇軍有超過500萬人被俘,由於人數太多,高層也管不過來。

    另一位倒黴的蘇軍將領是時任第12集團軍司令的波涅傑林少將,在基輔戰役中,波涅傑林率部抵抗德軍,最終因寡不敵眾而被俘。後來趕上227號命令發布,波涅傑林成了一名“投敵分子”。實際上,波涅傑林在德軍的戰俘營中可謂是英勇不屈,拒絕供出任何有關蘇軍的消息,為此忍受了不少苦難。遺憾的是,波涅傑林和卡恰洛夫一樣,經過軍事法庭審判都成了叛徒,被剝削榮譽,連勳章都被收回了。1945年,波涅傑林被釋放後又被蘇軍關押,1950年慘遭處決。

    兩人的遭遇可謂是非常尷尬,甚至讓人有些哭笑不得。

    而他們三個人也親身經曆過類似情況。不久前的戰鬥中,他們親眼看見連裏的一個士兵被德軍的炮彈命中,整個人炸成了碎片,可謂是慘烈至極。可當晚這個士兵卻因下落不明而登上了“投敵分子”的名單,他們趕緊把這件是向他們的長官匯報,而政委隻是一臉淡然的劃掉了那個名字,絲毫沒有差點把一個烈士汙蔑成叛徒的心有餘悸或是對自己工作的疏忽自責的反應。

    誰知道等他們戰死後到底是會成烈士還是叛徒?

    就這樣,三人很快便達成了共識。

    一人脫下自己的白色背心,一個人找出一根長長的木棍,綁上白色背心伸了出去。

    就在他們瘋狂祈禱德國人千萬不要一炮打過來時,廢墟後響起有些蹩腳的俄語。“放下武器,走出來!”

    三人趕緊將手裏的莫辛納甘步槍扔了出去,舉著雙手走出廢墟,被押到了德軍連長跟前。

    德軍連長很是和藹的給每個人分了支煙,問道。“你們是哪個部隊的,這村裏有多少人?”

    既然已經投降了,那三人也沒什麽好顧慮的。“我們是第103師313團3營的,這個村子裏隻有我們3營的兵力。”

    德軍連長點點頭,繼續問道。“那你們有什麽重型武器嗎?”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