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克裏姆林宮。

    “斯大林同誌,德軍占領了斯摩棱斯克的北部防線。”

    斯大林迫不及待的問道。“那些反坦克火箭筒摧毀了多少德軍坦克?”

    麵對斯大林殷切的目光,負責匯報的參謀低下頭,低聲道。“一輛也沒能摧毀,據前線士兵反應,這些火箭彈對德軍坦克毫無殺傷之力,還不如燒火棍有用。”

    “!!”會議室裏瞬間鴉雀無聲,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艾森豪威爾司令的身上。

    “不可能!”聽完翻譯的話艾森豪威爾登時就不樂意了,自家最新發明出來的反坦克武器剛一上戰場就讓人說成連燒火棍都不如,換做是誰都不會高興。“是不是貴軍士兵沒有掌握正確的使用方法?!”讓你瞄準坦克發射,是不是都射到天上去了?

    參謀沒好氣道。“艾森豪威爾將軍,你不是說過這些火箭筒的操作簡單到連傻瓜都能學會嗎?!不信的話你可以到前線看一看!”

    艾森豪威爾一時語塞,雖然有些不服氣,可也不能繼續堅持是蘇聯士兵的操作方法出現了錯誤,那不就是說蘇聯士兵連傻瓜都不如麽?雖然大部分蘇軍士兵的軍事素質確實一般般,可還沒差到跟傻瓜相提並論的地步。

    斯大林臉色陰沉的下令道。“取消這款火箭筒的生產,我們的反坦克犬項目怎麽樣了?”

    負責這個項目的是叫米哈依爾的將軍,他起身恭聲稟報道。“斯大林同誌,反坦克犬項目相當順利,現在已經有30隻犬可以隨時投入戰鬥。”

    蘇軍軍用犬的起源可以追溯至1924年,蘇軍在那一年批準士兵將狗用在戰場上。不過,那時使用軍犬的目的和後來大不相同,具體包括搜尋在大雪中失蹤的士兵、通過爆炸物的氣味找出埋好的地雷等。

    在了解到狗身上的潛力後,蘇聯人開始考慮進行一係列與犬類訓練相關的實驗,以使軍犬能夠把炸彈運送到德國坦克裝甲最薄弱的底部。

    為使軍犬能夠完成這項任務,蘇聯人采用了“經典條件反射”理論創始者伊萬.彼德羅維奇.巴甫洛夫和“操作條件反射”理論首位研究者愛德華.桑代克的研究成果。

    訓練中,訓練師先讓軍犬挨餓,幾天後再讓它們在啟動著的坦克下進食。原則上,這會使軍犬在看到坦克時分泌唾液,因為它們會將坦克和進餐時間聯係在一起。然而,訓練師尋求的是讓軍犬在看到坦克時跑向它。

    訓犬專家解釋稱,這種訓練想讓軍犬在聽到坦克的聲音時,做出除分泌唾液的自動反應之外的行動。這種學習不僅有情緒反應的參與,還有肌肉和骨骼係統的參與。後者對神經係統發出的信號做出反應,為找到坦克下麵的食物,做出尋找坦克的行動。

    這種訓犬方式是有效的,而且與後世的訓犬方式很相似。

    在軍犬學會跑向敵方坦克後,訓練師進行下一步計劃:讓軍犬攜帶炸藥包跑到坦克下麵,放下炸藥包,再返回士兵身邊。但是,這項訓練沒有達到預想中的效果。於是訓練師決定改變策略,對軍犬進行更簡單粗暴的訓練,炸彈上安置定時裝置,將炸彈綁在軍犬的背上,軍犬鑽到坦克下麵,時間一到,炸彈引爆,炸死軍犬的同時也摧毀坦克,同歸於盡。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