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幻燈機投在牆壁上顯示的美軍新型火箭筒草圖,台下的人群有些義憤填膺。“這些無恥的美國佬剽竊了我們的‘坦克殺手’!”

    聽聞雅尼克差點笑出聲來。在原時空目睹了巴祖卡的戰場表現,善於學習的德國人便開始仿製工作,他們利用在北非戰場繳獲的樣品製造出了德國版的巴祖卡火箭筒,名為“坦克殺手”。崇尚大威力的德軍將火箭筒的口徑改為88毫米。

    不過這種“坦克殺手”的實用性不佳,來自德軍一線部隊的聲音認為他們還需要一種更加簡單有效的,單兵可以使用的一次性反坦克武器,在軍方的迫切要求下,軍工部門加緊研製,終於在1943年3月生產出一款名為“鐵拳”的反坦克武器裝備部隊。而戰後蘇聯人在德國鐵拳基礎上,製作RPG火箭筒。

    “大家不用太過擔心,你們也看到美國人的反坦克火箭筒需要靠近一百米之內才行(而且其穿深撐死了也就100毫米),說明這玩意兒的準頭並不高。”

    倫德施泰特不免有些擔憂道。“殿下,如果蘇聯人將這些武器用於巷戰的話……”

    巷戰的交戰距離可以短到十幾米甚至幾米,一發火箭彈就能擊毀己方一輛坦克,那真是虧大了。可如果裝甲部隊不進入市區,光是步兵打巷戰的話那損失會更大。

    “放心吧,元帥閣下。”雅尼克無比輕鬆道。“早在我們裝備‘鐵拳’,‘反坦克殺手’的時候我就料到哪天我們的敵人也會裝備同類型的武器,所以早就想好了對策。而且非常簡單,隻要給我們的坦克套上格柵就行。”

    後世的坦克有多種裝甲,什麽陶瓷裝甲、複合裝甲、反應裝甲,甚至是坦克主動防禦係統這種高科技先進裝備,多數人都會忽略一種既簡單、又便宜的平民式坦克裝甲——“格柵裝甲”。

    說的好聽點是裝甲,不過是一堆鐵柵欄而已,沒有任何技術含量,就是由一條條鐵棍或鋼條焊製而成的網格狀柵欄,然後把它們固定在坦克或裝甲車的外圍,一般距離車體幾厘米到幾十厘米不等。

    這玩意還是二戰時期的蘇聯人想出來的,因為蘇德戰爭中德軍的“鐵拳”對蘇軍坦克的威脅日益嚴重,蘇軍有天突發奇想,把“鋼絲床”焊接在坦克的周圍,發現用它來抵禦“鐵拳”的效果相當不錯。

    據說就在1945年攻克柏林的戰鬥中,有一輛外掛“鋼絲床”的T-34坦克突然遭到了德軍8枚“鐵拳”反坦克火箭彈的瘋狂攻擊。然而,其中竟有5枚被“鋼絲床”提前引爆,剩下的3枚居然都掛在上麵成了啞彈,而這輛T-34就像沒事人一樣,還在繼續戰鬥。

    就這樣,這款平民裝甲後來就被很多國家學習采用(美國在越戰中大量采用),最後就演變稱了格柵裝甲。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