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白宮辦公室裏召開會議的威爾基總統接到德軍轟炸機入侵的警報,趕忙與眾人一起下到了地堡躲避。其實他們已經猜到德軍轟炸機攜帶的恐怕還是跟上次一樣的碳纖維絲炸彈,並沒有直接殺傷力;可又沒人敢百分之百打包票,為以防萬一還是躲進地堡。

    “這些可惡的德國人還真守時啊!”

    如今美國在軍事各個方麵都是不遺餘力的發展,海軍要造軍艦,陸軍要造坦克,造飛機,甚至通過租借法案將大批物資運送給蘇聯,還得支付大筆的撫恤金;這一切導致美國的財政陷入岌岌可危的境地。

    要是再給德國人給黃金,美國恐怕就得破產了。因此眾人商議後還是決定采用阿諾德將軍的辦法,希望能減少一點損失。

    聽著新上任的財政部長的哭訴,威爾基總統深深的皺起了眉頭。“看來我們得想辦法增加財政收入了。”

    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有幾種  1.稅收  2.國有企業的利潤  3.發行國債  4.其他國有資源租讓所得。其中稅收占比總的財政收入最大,威爾基總統自然而然的想到了稅收。“增加稅收怎麽樣?”

    不過這個提議遭到了一個幕僚的反對。當年羅斯福總統上台後最大的貢獻就是把美國從經濟危機中拉出來,其中就有減稅政策;而現在威爾基總統剛上任一個多月就要加稅,恐怕會引起民眾的反感。

    另一個幕僚開口道。“那我們可以再發行戰爭債券。”為什麽說“再”呢,因為當初向德國宣戰的時候羅斯福總統已經發行過一次戰爭債券。

    威爾基總統點點頭。“戰爭債券確實是個不錯的辦法,如今我們美國麵臨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但凡有點明智的人都會積極購買債券的。”

    大家都同意繼續發行戰爭債券,開始討論發行數量和麵額。討論了一會,大家覺得直接把羅斯福總統時期發行的債券模式套過來用就相當便捷了。

    羅斯福總統時期發行的戰爭債券幾乎就是套用原來的國防債券,分成記賬式和紙質兩種,為了保證合適的流通,以不記名的紙質債券作為主要的方式,債券的麵額有25、50、100、200等幾種。

    而且這種債券是有利息的,個人購買25美元的債券隻需要支付18.75美元,10年之後到期後再由政府兌換給足額的25美元,這樣,折合每年利息是百分之三點三三。稍有點經濟常識的人都能看出這個利息並不是很高,萬一在這十年之內爆發通貨膨脹的話,也就剛剛保本而已。

    當時羅斯福發行了20億美元的債券;而對於如今的美國財政來說20億美元隻是杯水車薪。威爾基總統一揮手,定下了一個數額。“先發行八十億美元,如果銷售得好的話,可以超額發售到100億美元。”

    一個幕僚有些擔憂道。“總統先生,會不會太多了?”八十億美元絕對不是小數目,去年的美國GDP才1014億美元,這八十億美元等於是去年GDP的十二分之一。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