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我們的導彈項目很順利,已經研製成功射程均超過1000公裏的艦對地,地對地,空對地巡航導彈。”

    “不錯,這些導彈的精度怎麽樣?”雖然問是這麽問了,不過雅尼克心中已經有了答案。

    後世的巡航導彈通常采用慣導、地形匹配、GPS和數字式景象匹配等組合製導方式;命中精度可達10—30米,有的高精度導彈甚至能達到1米以下;且可實現隱蔽飛行、繞障飛行,有效攻擊目標。

    而此時的巡航導彈隻有慣性製導這一種製導方式,且飛行方式也是直線飛行,並沒有繞障飛行等先進功能,精度自然也好不到哪去。

    “非常抱歉,殿下。”布勞恩博士的臉上閃過一絲尷尬之色。“這幾款巡航導彈的命中精度達不到300米,我們正在加緊研製光纖陀螺儀。”這些巡航導裝載500到700公斤重彈頭。即使700公斤彈頭的裝藥量殺傷半徑也達不到300米,也就是說這些巡航導彈不可能精確摧毀某個指定目標。

    機械陀螺儀的精度也不是不能提高,後世美國發明了名為AIRS的慣性製導係統。這套係統極為複雜,僅其最核心的機械陀螺儀就由19000個零部件組成,堪稱機械陀螺儀時代的頂峰。這套慣性製導係統可使美軍“和平衛士”洲際導彈圓概率誤差小於40米,絲毫不比早期的衛星製導遜色。

    可這玩意的價造價也是天文數字,AIRS有3個加速度計,1個加速度計的造價就高達30萬美元,需要耗時6個月才製造完成,整個AIRS的研製費用可想而知。如此昂貴的裝備令美軍也難以承受,蘇聯解體後“和平衛士”立即下馬。之後發展起了光纖陀螺儀,激光諧振陀螺儀等先進陀螺儀。而AIRS研製中技術的複雜度、先進性、高精度卻堪稱人類科技史上的一大奇跡。

    而雅尼克壓根就沒打算研究這種做到極致的陀螺儀,也就對這些導彈精度並沒有抱太大的期望。“隻要能命中一座城市算是成功了,精度可以慢慢改進,彈道導彈呢?”

    既然已經發射了衛星火箭,哪怕是洲際導彈也不是什麽大問題。

    就火箭而言,它即可以作為武器,也可以用於航天發射,區別隻在於火箭上麵的有效載荷。如果火箭搭載的是戰鬥部,那麽它就是彈道導彈;如果它搭載的是衛星或飛船,那麽它就是一次航天發射。一個國家如果具備了發射衛星的能力,也就相當於擁有了中程以上的彈道導彈。

    隻不過彈道導彈在進入太空之後還要重返大氣層,因此它在製導控製程序上和彈頭耐高溫方麵與航天器有所不同。

    正因為火箭與彈道導彈之間存在著極強的通用關係,早期的火箭與彈道導彈都是相通的,很多航天運載火箭都脫胎於彈道導彈。比如蘇聯同一種火箭分別在1957年8月和10月將洲際導彈和人造衛星送上天,蘇聯的第一枚洲際導彈SS-6因為作戰效能低下,很快就退役改用於航天發射;發射美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的丘比特C型運載火箭源自“紅石”中程導彈,“雷神”、“大力神”、“宇宙神”等導彈退役後都變成了運載火箭,用於發射各種航天器。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