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艇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為德國立下汗馬功勞,多次執行偵察任務和空襲任務。著名的一戰飛艇就是“齊柏林”飛艇,曾經從1500米的高空空襲東英格蘭,炸死炸傷多人。

    鑒於飛艇的強悍作戰效果,在最初的10年裏,德國總共建造了113艘軍用飛艇。不過到了一戰後期,飛艇終於迎來了自己的對手:攜帶機關炮的戰機,很多飛艇被先後擊落。後來,飛艇也從作戰任務中撤出,投入運輸產業。

    直到1937年的“興登堡號空難”發生後,人們開始對飛艇不再信任,這種曾風靡一時的巨無霸也逐漸退出戰爭舞台。

    但在二戰期間,飛艇卻成為美國人的獨門利器,K級飛艇就是典型的代表作之一。戰爭期間,美國總共建造了150多艘飛艇,用來執行反潛、偵查作戰,發揮了不小的作用。直到1959年,美軍最後一艘飛艇才退役。

    至於美國為什麽會造這麽多飛艇,因為美國的氦氣資源相當豐富。

    早在最初時,興登堡號的設計方案是用安全的惰性氣體氦氣來提供浮力的。然而在當時,氦氣是相當之珍貴的(即便在後世也差不多),它隻能在大型石油工業的蒸餾廠中被大量生產出來,而當時全世界隻有美國具備這個生產實力。

    為了控製氦氣的出口,美國政府還在1927年特意頒布了“氦氣管製法案”來進行管控。齊柏林公司一開始試圖說服美國人網開一麵,同意他們獲得出口特許,然而卻遭到了拒絕。沒辦法,你不讓咱用,那就隻好找替代品——氫氣了。

    眾所周知,氫氣的安全性和氦氣相比,簡直是天囊之別。這也是為什麽興登堡號災難發生的直接原因。

    如今的德國工業已經能夠批量生產氦氣,也造了不少中小型飛艇用於軍事。比如現在這些通體被塗成黑色的飛艇掛載著無數盞紅外大燈,漂浮在戰場上空,將地麵照的“通明”。

    “突突!突突!”一個戴著夜視儀的德軍士兵正橫著擺動手裏的MG3機槍,打出密集的子彈,將對麵乳潮水般湧過來的蘇軍士兵打倒在地。

    咻~砰!

    稀裏糊塗的被打了半天,蘇軍終於緩過神來,向天空發射了數枚照明彈,瞬間整個戰場照得一片雪白。

    “該死!”幾個戴著夜視儀的士兵慌忙捂住夜視儀,夜視儀裏的變像管和微光管是紅外夜視儀的“心髒”,若外界光線太強,有可能燒壞光電陰極。雖然後世的夜視儀有強光保護,可現在還沒先進到那個程度。

    察覺到到德軍的火力驟然減弱,蘇軍高喊著烏拉衝向德軍陣地,可還沒衝出幾步,天空中傳來嗖嗖嗖的破空響,無數枚火箭彈落在人群中,炸的蘇軍人仰馬翻。

    這讓蘇軍相當被動,若發射照明彈就等於是給德軍指引目標;不用照明彈,在這個漆黑的夜裏他們隻能被動挨打。就在他們進退不得的時候,司令部的通訊兵終於趕到,傳達了撤軍的命令。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