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政治遺囑”是烏裏揚諾夫患病期間,從1922年12月至1923年3月,陸續口授的《論合作製》等5篇論文和《給代表大會的信》等信函,對托洛茨基、布哈林、皮達可夫、季諾維也夫、加米涅夫和斯大林等6位高級幹部做了點評,其中隻對斯大林提出了組織處理建議:

    斯大林同誌當了領導人,掌握了無限權力,他能不能永遠十分謹慎地使用這一權力,我沒有把握……斯大林太粗暴,這個缺點在我們中間相互交往中是完全可以容忍的,但是在領導人的職位上就成為不可容忍的了。因此,我建議同誌們仔細想個辦法把斯大林從這個職位上調開,任命另一個人來接替他……

    烏裏揚諾夫本人並未打算把上述文章與信件當成“遺囑”,而是準備將其提交給蘇共十二大,在會上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但在大會召開前夕,烏裏揚諾夫病情突然惡化,不能言語,提交材料一事也就被耽擱了。直到1924年5月蘇共十三大前夕,克魯普茨卡婭才把它們呈交中央委員會,彼時,烏裏揚諾夫已逝世數月。由於這些文字隻傳達到與會各代表團團長一級而非原先設想的全部代表,斯大林麵臨的壓力因此減輕很多,擅長權謀的他遂將競爭者各個擊破,最終大權獨攬。

    這番話仿佛猶如一記重磅炸彈一般,震撼程度不亞於蘇美兩國向德國宣戰了。有些記者迫不及待的問道。“皇儲殿下,有什麽確切證據嗎?”

    雅尼克笑笑道。“證據證人都有,隻是還沒到我手裏而已。過不了多久我就能拿到這些證據證人了,請大家拭目以待。”說著心中暗笑,也不知道斯大林聽到他這番話,會有什麽反應?不屑一顧,嗤之以鼻?還是驚恐萬分或者焦慮不安?

    這邊記者招待會結束的時候,莫斯科的防空警報也已經解除。

    侍衛前來匯報說頭頂的建築挨了一顆炸彈,坍塌了半邊,不能從這上去。眾人隻好從備用通道回到地麵。整個克林姆林宮已是一片狼藉,到處都是倒塌的建築和殘垣斷壁,一具具的屍體倒在地上,血腥氣彌漫,宛若人間煉獄一般。

    離他們最近的是已經炸塌半邊的伊凡大帝鍾樓。這座鍾樓是伊凡四世時期的權力象征,也是當時莫斯科最高建築。1505~1508年由意大利的建築家弗裏亞茨因設計建造了伊凡大帝鍾樓的主體,1532~1543年彼得羅夫.馬裏在鍾樓的主體上又加上了八角形的鍾樓。拿破侖帶領法國軍隊攻入克裏姆林宮,曾在此栓過戰馬,其後,他撤退的時候曾在此埋過炸藥想摧毀鍾樓,但炸彈並沒有全部爆炸,留下了18個鍾,伊凡大帝鍾樓神奇般地保留下來了。

    伊凡大帝鍾樓右側放置著世界上最重的鍾“沙皇鍾”,人稱鍾王。它是俄羅斯鑄造藝術的傑作,也是克裏姆林宮中的一件無價之寶,此時的已經裂成了兩瓣。

    除外還有克裏姆林宮珍寶館,大禮堂,格奧爾基耶夫廳,炮王,十二使徒教堂,聖母升天教堂,天使報喜教堂,聖彌額爾教堂都不同程度的倒塌,甚至連斯大林的專用辦公樓克裏姆林宮1號大樓也被炸塌了半邊。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