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更妙的是格魯吉亞的東北部有個更愛鬧事的家夥,車臣!

    1922年,蘇聯將車臣地區劃成“車臣自治州”,1929年蘇聯在北高加索增收財產稅,車臣人在伊斯拉姆布羅夫的帶領下奮起造反,次年蘇聯政府做出少量讓步,答應尊重車臣/印古什人民的權利;但是1931年,蘇聯還是將伊斯拉姆布羅夫等人殺害……

    1934年,蘇聯將車臣與印古什合並為“車臣-印古什自治州”,1936年改稱“車臣-印古什蘇維埃某會某義自治共和國”。到1937年,所有公開反對冠以“蘇維埃某會某義”名頭的車臣人都遭到無情打擊,短短一年之內就有成千上萬的人走進斯大林的監獄,而且幾乎沒有活著走出來的。

    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德軍兵鋒一路指向高加索地區。因為仇恨斯大林的壓迫,大部分車臣人乘機試圖與德國軍隊合作謀求獨立。

    但隨著蘇德戰爭轉入反攻階段,車臣重新被蘇軍控製。

    對車臣人奉行清洗政策的斯大林,在1944年以車臣人通敵(德國)為借口,下令將全體車臣人驅逐、流放到中亞/哈薩克斯坦的環境惡劣之地。那個所謂的自治共和國也從俄羅斯的行政區劃上消失了。流放前車臣人有近50萬,在流放期間,有不計其數的車臣人死於饑餓、疾病以及俄國人的子彈,車臣人因此喪失了40%的人口。整個車臣民族成為蘇聯國家恐怖主義、民族歧視與種族清洗的犧牲品。

    可既然要做,就把事情做絕,無根的浮萍再怎麽鬧也翻不起浪花。偏偏後來執政的赫魯曉夫全麵否定斯大林,恢複自治共和國的行政區,允許車臣返回故鄉。

    可回來就回來吧,這些回歸到祖先的土地上的車臣人,始終遭到政府的無端猜忌,在政治上處於二等人的地位。車臣(與印古什)人的傳統文化和宗教信仰也被禁止,學校教學隻能采用俄語,車臣語僅限於家庭內部使用。

    八十年代末,戈爾巴喬夫執政時,他推行的“新思維”,把蘇聯搞的一塌糊塗,也給車臣人帶來希望。在戈爾巴喬夫“新思維”推動下,蘇聯已經名存實亡,但此時車臣分離主義勢力卻再一次崛起,為後來的俄羅斯兩次車臣戰爭埋下隱患。

    雅尼克立刻給萊因哈德打去電話。“聯係娜塔莎,看她能不能找到格魯吉亞和車臣內部的反蘇勢力,我們可以展開良好的合作。”

    接著又聯係裏賓特洛甫。“讓希臘,伊朗,伊拉克,塞爾維亞,保加利亞的大使們來一趟。”

    五國大使自然不敢耽擱,立刻動身前往皇宮。

    皇宮的會議室裏,雅尼克對著五國大使說道。“找諸位過來是為商量一件事,我在想你們幾國能不能成立五國聯盟,共同討伐土耳其。”

    “!!”幾個大使震驚的麵麵相覷,隻聽雅尼克繼續說道。“我們可以低價出售戰機,坦克等各種武器裝備給各國;還可以派遣教官訓練各國士兵。我的要的隻有一個,那就是從今往後土耳其海峽歸德國管轄,至於其餘占領的土地,我一寸都不會要,都是諸位各國的。

    好了,我的話說完了,諸位回去聯係國內吧。”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