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當時的德國零失業率的經濟奇跡很大程度上是“統計遊戲”。但也不可否認,當時的德國政府通過大量的公共工程確實創造了很多工作崗位,比如:挖戰壕、修公路、植樹造林等。

    雖然德國已經橫掃了整個歐洲,不過戰爭並沒有就此結束。為了迎接更大規模的戰爭,整個歐洲的鋼鐵廠、工業區、小企業、手工作坊都在全功率運轉,生產一切能生產的物資,不浪費一分一秒的時間。來自軍方的采購合同從沒有中斷過,大部分企業不得不加班加點,工人們沒日沒夜的進行生產。這種情況下德國人的失業率已經降低到了不可思議的程度,所有人都有工作要忙碌,很少有閑散人員在馬路上晃蕩。

    “如今歐洲有全世界最發達的高速公路,從柏林出發的的高速公路直通巴黎、華沙、羅馬。整個歐洲的鐵路網絡也連接到了一起,每個人口超過一百萬的城市都建有機場。大大方便了人們的出行。”

    “既然有了這麽發達的交通,不好好利用就是浪費。過去的五年,我們已經完成了普及收音機和自行車的工作。未來的五年裏,我們將致力於普及汽車這項工作,帝國的每一戶家庭都將用上自己的汽車。”

    20世紀30年代初,德國汽車工業的主要產品還是豪華車,而豪華車在當時隻能是富人的玩具,普通民眾根本沒有經濟能力去購買價格昂貴的豪華車。

    在1936年,小胡子提出了一個設想,要生產一種廉價的“大眾汽車”。他說,每個德國人,至少是每個德國職工,都應該有一輛自己的汽車,就像美國一樣。美國當時每五人有一輛汽車,德國每50人才有一輛汽車,職工上下班都是騎自行車或乘公共汽車。

    小胡子下令要為普通人生產一種隻賣990馬克的經濟型汽車(相當於當時的396美元)。

    理想是很豐滿,但是讓私營企業生產這麽便宜的車幾乎不可能。小胡子便命令由“勞工陣線”來負責,1937年3月28日,“Gesellschaft  zur  Vorbereitung  des  Deutschen  Volkswagens  mbH”公司宣告成立,隨後於1938年9月16日更名為“Volkswagenwerk  GmbH”(大眾汽車)。

    1938年5月26日,大眾汽車公司開始在沃爾夫斯堡開建新的工廠,用於生產保時捷設計的“國民轎車”甲殼蟲。但是好景不長,僅僅一年之後,二戰就爆發了,大眾在沃爾夫斯堡的工廠停止生產甲殼蟲,轉而生產軍車輛,原先生產的200多輛甲殼蟲也沒有在民間普及開來,而是裝備了德國軍隊,小胡子的“人民汽車”暫時中止。

    現在,雅尼克也啟動了“國民車”這個項目,也就是初代的甲殼蟲,售價是500歐元。此時德國普通職工的最低月薪是50歐元,如果不吃不喝,不用一年時間就可以把把甲殼蟲帶回家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