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另一邊的中東,埃及的邊境線上,會議室裏的隆美爾無聊的打了個哈欠。

    坐在他對麵的是沙特派遣的使者,隻是不止一個,而是七八個,都是各個勢力的代表。因為此時的沙特隻是披了張統一國家的皮,國內各個勢力盤踞一方,誰也不服誰。

    18世紀中葉,阿拉伯半島的沙特家族和瓦哈卜實現聯合,共同在內誌創建瓦哈比國家,之後第一、第二沙特王國的相繼出現一度結束了阿拉伯半島長期分裂的狀態。在鼎盛時期,沙特家族的統治幾乎擴展到阿拉伯半島的所有地區,甚至北方的敘利亞和美索不達米亞地區也受到瓦哈比軍隊的攻擊。然而瓦哈比軍隊在內誌以外的征服活動並未獲得成功,反而因為瓦哈比教派過於嚴苛和保守的宗教戒條使其在占領區遇到激烈反抗。

    20世紀初的阿拉伯半島重新回到四分五裂的狀態,沙特家族開始了重建沙特國家的活動。

    1902年,沙特家族的阿卜杜勒.阿齊茲(又名伊本.沙特)率領軍隊從其家族避難地科威特出發,從敵對的拉希德家族(Rashid)手中一舉奪回利雅得。1926年,阿卜杜勒.阿齊茲成為其統治的領土上的國王。

    在1915年前,英國秉承不幹涉阿拉伯半島事務的傳統政策,對沙特領導人阿卜杜勒.阿齊茲多次提出的與英建交的請求予以回絕。可阿卜杜勒.阿齊茲多並不死心,三番五次派遣使者求見英國在中東的外交官員,請求獲得大英帝國的庇護。伊本沙特當時表現出的態度卑微且恭敬,感動了所有見過他的英國外交官,他們也向英國內閣建議與沙特建交,收下這個看上去異常聽話的小弟。

    但是前後整整十年時間,英國政府都換了兩屆,和沙特建交的提議卻沒有一次被議會通過。原因很簡單,當時的阿拉伯半島物產貧瘠,沙特的勢力剛剛起步,手裏隻控製著一城之地,撐死也就是個大號的部落酋長角色,怎麽會被高高在上的英國議員們放在眼裏。

    另一點就是波斯灣地區並不是當時英國的勢力範圍,他們隻關注著通往印度的陸地交通線,沙特控製的納季德地區身處阿拉伯半島腹地,在英國眼裏毫無戰略價值,更重要的原因就是英國擔心在波斯灣地區隨便接收小弟,會刺激到奧斯曼土耳其。

    一戰爆發後,英國為了贏得沙特的支持,調整了對沙政策,成功鼓勵了阿卜杜勒.阿齊茲參與在奧斯曼帝國統治下爆發的阿拉伯大起義,英國為其提供軍火和資金方麵的援助。

    一戰結束後,英法重新蠶食和劃分中東的政治版圖。英國起先支持實力雄厚的哈希姆家族而限製阿卜杜勒.阿齊茲家族的勢力,根本意圖在於防範法國勢力的壯大,後由於哈希姆家族內外政策的失敗,英國轉而又支持沙特家族執政。

    1915年,英國與阿卜杜勒.阿齊茲簽訂《達林協定》,正式承認沙特家族的勢力範圍為英國的保護地,並意圖確立沙特家族的統治邊界,防範沙特勢力滲透或占領英國在科威特、卡塔爾等的保護地。1927年,英沙簽署《吉達條約》,沙特正式脫離英國統治獲得獨立。

    1932年9月22日,沙特阿拉伯正式宣布統一,可惜各路王爺沉迷自己的一小片爛地不思進取。

    眼看大批德軍集結到了埃及邊境線,這些王爺可能有點慌了,紛紛派遣使者前來談判。可不知道這些蠢蛋從哪學來了“強龍壓不過地頭蛇”,竟然跟德軍提起了各種離譜的要求。

    62734/568374618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