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步便是征兵了。

    原時空珍珠港被襲,令美國民眾同仇敵愾,熱血青年紛紛踴躍參軍。可現在呢,很多人看來是愚蠢的政府高層先對德國宣戰,這令很多人抵製征兵令。(美國采用了募兵製及征兵製兩種製度並行的兵役製度。如果募到的兵員就夠了的話,就不會施行征兵。)

    一旦施行征兵,在符合征兵條款情況下的人接到征兵令時,就必須去服兵役,不然犯法。除非有符合法律規定的免服條款的情況。很多年輕人焚燒燒征兵令,拒服,但是這屬於犯法,被抓,不服兵役,就得去牢獄生活。可還是有些人寧願蹲監獄也不服兵役。

    美國國防部為征兵費盡心思,開始在征兵的宣傳頁上花心思,為了鼓勵青年男子入伍,他們在宣傳頁上刊印了大量的年輕漂亮女兵。

    這種宣傳頁大規模投放後,效果果然很好,因為很多年輕人都對美麗的女兵趨之若鶩,而宣傳頁上更是給這些年輕士兵暗示,隻要進入部隊,就可以和女兵並肩作戰,如果你表現優異還會成為這些女兵心中的英雄,很多熱血青年都自願加入了部隊。

    在征兵海報上以年輕女子為主角,其實能夠讓青年男子意識到,如果男人不上戰場的話,那麽最終隻能是女人保家衛國,那麽男人豈不是還沒有女子勇敢嗎?而且這樣的海報還會給人心理暗示,參加戰爭是為了保護自己的母親和女兒,還有自己的妻子和姐妹,所以他們為了家人也會勇敢走上戰場。

    當然,這都是後話。

    “這是我對工業轉型的意見報告。”馬歇爾將一份文件遞給羅斯福,苦笑一聲。“本該是半年前就該派上用場的,沒想到拖到現在。”

    馬歇爾是二戰美國工業轉型中的關鍵人物。他需要對工業部門提出具體的需求,事實上,提需求是個非常有技術含量的事情,需要軍隊和地方工業企業進行密切的合作。而且,並非是大戰臨頭才開始準備。

    馬歇爾在戰爭之前,就開始做準備工作了,包括判斷美軍陸海空方麵的需求,並且和工業部門完成互動。那麽,隻有在戰前有了一個比較好的規劃,有了一個科學的設計和預備,戰時的動員才能夠順利開展,這是很重要的一點。

    美國的這種工業化和德國不大一樣,德國的工業化是往尖端、縱深方向走,美國的工業化是往橫廣的方向,追求的是大領域的、大規模的效益。所以美國造的東西,一般沒有德國造的東西質量那麽好,但是如果一旦開動生產的話,美國工業生產的成本、規模和速度都能夠碾壓德國。

    所以,美國的企業在戰時生產的時候,用的是這一套的管理方式,最後使美國的生產也達到了頂尖的水平。

    羅斯福看完了文件,吩咐道。“盡快著手去做吧。”

    62734/570395270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