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麽一個倔老頭現在就這麽投降了?他還以為倫敦城會變成一塊難啃的硬骨頭,爆發一場慘烈程度不亞於斯大林格勒的巷戰呢。

    倫德施泰特問道。“殿下是擔心英國人有什麽陰謀?”

    雅尼克搖搖頭,笑笑道。“所謂大力破巧,就算如今英國人再有什麽陰謀詭計,也不過是螳臂擋車、蚍蜉撼樹罷了。稍有點理智的人都會想到在這個節骨眼上耍什麽花招,隻會給他們帶來更大的災難。說不定此時英國的戰時內閣已經不聽丘吉爾指揮了。”說著朝安妮吩咐道。“回電倫敦,我同意他們的條件,讓他們在中午十二點發表投降廣播。通知戈培爾博士做好準備,一旦英國人發布投降廣播,要在第一時間讓全歐洲人民聽到這個好消息。”

    “讓前線士兵們準備入城。”

    倫德施泰特提醒道。“殿下,倫敦城現在是半個‘威尼斯’。”

    “這倒是個問題,嘖,這些個混蛋早點投降也就不用炸河壩了嘛。派遣海軍工程部隊把泰晤士河壩的缺口堵上。我記得海軍陸戰隊不久前裝備了一批氣墊船,拉出來溜溜,檢驗一下實戰性。”

    自古以來,船隻都是依靠浮力浮在水麵上,通過動力驅動前進。而航行的阻力中,有90%是來自水下部分的船身,若要追求更高的速度,便要增大船隻的推進功率,而越來越大的主機會嚴重擠占船隻的載荷空間。顯然,要想降低阻力獲得更高的航速,最好的辦法就是擺脫水麵的約束。

    早在1917年,瑞典人就曾經設計過一種依靠空氣支撐,離開水麵運行的裝置,不過由於當時技術限製,這個設想並沒有實現。到了1927年,著名的蘇聯科學家齊奧爾夫斯基對使用空氣進行墊升的裝置進行理論研究。之後,蘇聯工程師列夫科夫根據研究,進一步開展了氣墊模型的試驗,並在1935年指導建成一艘15噸級的試驗艇。雖然在這之後他還設計過使用同樣原理的快艇,但是研發工作由於戰爭爆發而終止,這艘快艇從來都沒有離開過繪圖板。

    不過嚴格來說,列夫科夫的“氣墊船”和現代的氣墊船原理上有所差別,實用化前景也不容樂觀,但是列夫科夫依然是氣墊船研究的先驅者。現代的氣墊船起源於英國,工程師克裏斯托福.科克萊爾創立了周邊射流氣墊理論,並建造第一艘現代氣墊船SRN.1號。

    此時的德國已經生產出兩款投入實戰的氣墊船,並裝備給海軍陸戰隊。一款是被被命名為“雁”級的輕型氣墊船,滿載排水量6噸,可搭載一個班全副武裝的士兵。另一款“鸛”級中型氣墊船,滿載排水量40噸,負責輸送人員和輕型裝備。

    中午十二點,倫敦發布投降廣播,並命令所有軍隊放下武器,向就近的德軍投降。

    隨後歐洲各地報社的頭版頭條爭相報道。

    德國國內街坊百姓們,更是紛紛奔走相告,舉國歡騰,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之中!

    (今天一更)

    62734/572316246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